“创新低”的国考需从理性角度看待(2)

“创新低”的国考需从理性角度看待(2)

解读国考“降温”,专家小心“烫嘴”

关于国考,无论身在其中的“供需双方”,还是对此津津乐道的舆论媒体,称其“国考热”是名副其实的。而当把这种“热度”数字化,再用今年的计划招录人数和报名数与之相比,得出今年国考“降温”的结论是不科学的。国考的“供需双方”每年都在发生变化,由此形成的供需比例,根本无法说明实际的供需现状。

因此,国考报名“退烧”是个伪命题。即使在数字上呈下降趋势,但在本来就高的离谱的基础上,根本就衡量不出这种变化的实际意义。因为,首先每年的计划招录人数和报名数都在实际需要中变化。今年的国考计划招录2.2万余人,就相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刷新了历史新高;而报名人数也对应着合适的应聘对象,这个群体的人数也在变化。所以,当计划招录人数和报名数还处在悬殊比例下时,说国考报名“退烧”,至少为时过早。

然而,有专家称,国考报名“退烧”是好事。可能因为所谓的“退烧”本来就是伪命题,所以专家对此的解读却有点把“好事”说成了坏事。有观点认为,国考报名“退烧”是好事,至少说明热衷者已有所清醒,有所觉悟。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从“高压反腐”到“自我批评”,党中央的远见卓识和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不是“官老爷”和“大财主”。听上去这好像是在赞美反腐倡廉的成果,但给人的回味却让堂堂正正的国考一落千丈。视乎“国考热”是人人都想当“官老爷”和“大财主”引发的。

那么,所谓的国考“降温”,是因为一小部分人主动放弃了这个当官发财梦,还是大部分人仍然坚信这个梦?如果把这种意识当成影响高考“温度”的主流,还让人怎么去看待这支将要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务员队伍?当然,专家是不会拆体制的台的,他们之所以把人们对公务员的某些“意会”变成“言传”,目的是想告诉人们,“公务员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而收入也越来越透明”了;专家就是想通过国考报名“退烧”,说明公务员不像传说中那样得天独厚。这和近来隔三差五出现的,为公务员待遇鸣冤叫屈的声音异曲同工。

其实,要说热衷于国考者“有所清醒,有所觉悟”,不妨从诸如“萝卜招聘”的潜规则上找找原因。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招聘,如果再加上潜规则,那些毫无背景的应聘者,对此望而却步甚至失去信心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或者从人各有志的角度,挖掘理想和抱负上的人生闪光点。而将此说成这个岗位的利益诱惑力降低了,以此延伸出它的清廉,试问,除了报考公务员,还有什么就业招聘,会出现2625∶1的竞争比例?如果国考报名“退烧”不是一个伪命题,那么,专家对“退烧”的解读,是不是揭示了公务员队伍的现状?因此,解读国考“降温”,专家小心“烫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