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让法治在群众心中生根

天津:让法治在群众心中生根

摘要: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但其中如果缺失了“法律”的因子,便会带来种种“纠结”:一方面人们渴望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却仍停留在“遇事找政府”的惯性思维中,不懂得或不会“打官司”用法律维权。破解之道是什么?是普法。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市的前提,是法治社会的根基。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部署,提出要深入推进全民守法、努力建设法治社会,其要旨就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法治在群众心中生根、在社会运行中生效。

建设法治社会,“懂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实现全民守法,首先要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做到全民懂法。举一个例子,当前,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但其中如果缺失了“法律”的因子,便会带来种种“纠结”:一方面人们渴望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却仍停留在“遇事找政府”的惯性思维中,不懂得或不会“打官司”用法律维权。破解之道是什么?是普法。

这里的普法,不是简单地告知和说教,不能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要真正接地气、与群众面对面,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以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为保障,广泛开展法治示范区县、村(社区)、机关、企业等基层创建活动,推进法治进校园、进教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阐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大道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播洒到人们心间,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推进全民守法,要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德与法相辅相成,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方面,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美德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另一方面,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让他律与自律相互交融,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互促共进。

推进全民守法,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培育全社会的法治精神,领导干部必须首先树立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治信仰,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坚守法治信仰。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落实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终述法、带头讲法,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法律、杜绝法外言行……这样,全社会的法治权威才能树立,法治秩序才能形成。

建设法治社会,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完善法律服务网络、优化法律资源布局、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落实司法救助制度上,一定要倾心倾力、务见实效。当群众感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不再困惑“找律师难”、“诉讼难”、“赔偿难”时,当法律服务让人们吃下“定心丸”时,群众依法维权的信心就会倍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就能筑牢。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