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为了和平的纪念

国家公祭:为了和平的纪念

摘要:“历史不能被遗忘。正如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过,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办公室里,朱成山轻呷一口水,脸色平和而坚定。

七十七年前,在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无辜中国人失去生命。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也首次由地方层面升级到国家层面。

历史不能被遗忘

“历史不能被遗忘。正如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过,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办公室里,朱成山轻呷一口水,脸色平和而坚定。

朱成山是最早提议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的推动者之一。他坦言,自1937年南京大屠杀发生以来,中国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恢复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由于焦点在其他事务上,国人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在相当一段时期其实只有零星的关注,更多处于无言、无声的空白期。1982年,日本文部省修改中小学教科书,把“侵略”中国改为“进入”,妄图否认对中国的侵略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此举激起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人民的强烈愤慨。国内学者提出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南京市政府也顺应民意,着手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于198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0周年之际,在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南京城西郊江东门“万人坑”落成开放。

朱成山于1992年5月奉命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此前,他当过20年兵,从大别山到南京军区,后在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了两年。1993年5月,他升任馆长,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至今。21年来,他潜心研究国际和平学、中日关系史、日军侵华暴行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史。有人称他是“30万遇难同胞守灵人”,对此他说:“我们乐意为先辈守灵,为民族历史守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凝结着朱成山以及许多希望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血。纪念馆先后经1994至1995年和2005至2007年两次扩建。扩建后,其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入口处是可容万人集会的广场,矗立着艺术感很强的“冤魂的呐喊”主题雕塑、灾难之墙、十字架、警示钟等,气氛庄严肃穆,令人渐渐步入和直面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新展馆建筑外形酷似一把掩埋在大地中折断的军刀,馆内陈列大量详实的文物和档案,有中外人士对南京大屠杀的文字和图片记录,有大量幸存者的证言、证物,有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官兵的日记、供词和用过的实物。“万人坑”遗址外观像个黑盒子,坑内是经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骨,共七层,目前经考古发掘陆续清理出表层208具,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遗址一旁是告慰亡灵的祭场和烛光浮动的冥思厅。走出冥思厅,参观者脱离压抑的室内环境,来到阳光明媚的和平公园,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被青翠松柏、平静池水和胜利之墙环绕,令人顿生珍惜和平、祈盼幸福美好之感。

在朱成山看来,纪念馆是一个载体,它让人们了解和记住真实的历史,也让人们思索如何面向未来。他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铁证如山,不容歪曲。史实不是卖青菜萝卜,可以讨价还价。日本右翼不断否认历史,我们就要不断加固这段历史。”他表示,自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以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分别于1947年、1948年对南京大屠杀史实作出法律认定,对时间长达六周、屠杀人数达30万以上、发生强奸轮奸两万多起、半城几近灰烬等史实进行了第一次固化。近30年来,中国通过建馆、立碑、编史等,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予以保存、展示和传承,完成了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二次固化。而此番决定以国家名义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实行公祭,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第三次固化。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明确表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朱成山赞同列宁的这个观点,他说:“如果觉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只不过是死去的人,是老百姓,有什么值得尊重的,这就错误了。我们要有一种情感,他们是我们的先辈、我们的同胞,老百姓正是国家力量的基础。”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