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为了和平的纪念(3)

国家公祭:为了和平的纪念(3)

摘要:“历史不能被遗忘。正如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说过,一个民族怎样对待历史,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办公室里,朱成山轻呷一口水,脸色平和而坚定。

起初,朱成山关注和平学被许多人批评为“不务正业”,告诫他“你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好就行了”,但朱成山坚持认为,社会学者应参与引导社会向正确方向前进。他说:“中国光有物质发展不够,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发展。中国作为二战中的受害者,应当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应该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更应该站在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上。国际有国际的价值标准、话语体系,包括日本也有许多和平人士,我们也应当参与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世界,中国人是爱和平的,我们要为和平做一些事情。”

“和平不是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于行动。”近年来,朱成山的和平学理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拥护,由他领衔的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起创办了南京和平鸽少年艺术团、南京和平社区、南京国际和平学校等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和平讲座和文化活动,成为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提出了南京构建国际和平城市的构想。

“铭记历史,才能超越历史。我们受过那样的苦难,所以更知道和平的可贵;我们经历过那样的战争,所以不希望再发生暴力和屠杀。”朱成山说,“狭义的和平是反战,广义的和平是反暴力。和平和每个人都有关,生存和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事情,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国民的共识。中国人是爱和平的,这是我们从近代苦难中得出的真谛。”

自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出来后,朱成山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忙碌了半年多。为国家公祭日的活动进行预热和筹备,国家公祭网上线,推出中小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大量的接待和新馆扩建工作……朱成山一边忙碌着,一边不断地提醒人们:“公祭不过是一种形式,它表明了我们对历史和未来的一种态度。最重要的仍是内心,是我们对真实历史的认知,是我们看待历史的史观。”

为了表达对待历史的态度,在2007年扩建完成后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中,有且只有三句话是相同的最大字号。

第一句,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拉贝语:“可以宽恕,但不能忘却。”第二句,二战后中国参加“远东军事法庭”的首席审判官梅汝璈语:“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的灾祸。”第三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语:“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记者 李舒亚 摄影 万全)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