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贵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摘要: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一定要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面对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我认为关键是在“深入”二字上下功夫,学习贯彻的着力点要放在深入上,衡量学习贯彻的成效也要把深入作为标准。

一、把学习贯彻系列讲话重要性的认识引向深入  

有的同志可能会问,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年多了,认识还要提高、还要引向深入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需要从哪些方面深化呢?         

第一,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是主动顺应客观规律、顺应人民意愿。一种理论、思想主张是不是应该得到普及推广,关键看它是不是反映客观规律,是不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把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古今中外政权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把握,对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愿、所盼的把握,都很深刻、很精到。邓小平同志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可以说是中国当前最精、最管用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就是顺应规律、顺应民意。

第二,要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意志、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我国有13亿多人口,我们党有8000多万党员,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大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只能是一盘散沙,只能成一群乌合之众,就形成不了全党全国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就会被外部敌对力量乘虚而入。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一度任人宰割不就是因为一盘散沙吗?现在,西方列强不敢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有强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最能够使全党全国人民保持思想一致、步调一致的,就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第三,领导干部只有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才能确保工作把准方向和要领、不出偏差。系列重要讲话是对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项工作的全面部署,又充满了对国家、社会、人生的深厚哲理思考。只有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深学透,才能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和要领。如果认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简单地以干带学、装样子学,就会“讲话不着调、办事不靠谱”。领导干部把大方向搞错了,不但忙而无功,还会犯错误。比如,中央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如果还片面追求GDP、上重污染项目,能不犯错误吗?

二、把系列讲话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引向深入

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不能只靠照抄照搬,关键要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言更知其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精髓、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我认为需要重点把握的有四个方面。

一是忧患意识。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着鲜明的问题导向。他明确指出,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精神特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他的很多讲话,讲工作不是大段大段讲成绩,而是更多地指出问题,以及不解决问题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环境污染、干部作风、贪污腐败等突出问题,不是遮遮掩掩,也不是隔靴抓痒,而是一针见血地讲出来,并且有时候用很大篇幅来讲。比如,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会上,甫一亮相,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去年6月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他讲“四风”问题的时候,列举了大量表象,用了近3页纸,可谓鞭辟入里、毫不留情。事实上,任何一个执政党的领袖,只有对政党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变化有清醒认识,才能带领这个党、这个国家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习近平同志作为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多中国人的大党领袖,他的这份敏锐和清醒,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党始终立足现实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清醒认识自身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不足、矛盾和问题,决不遮掩矛盾、粉饰太平,决不对存在问题避重就轻、养痈成患。

二是民生情怀。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始终把老百姓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始终贯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始终饱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情和厚爱。十八大后,他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考察调研中始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家中,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理解了这种“以百姓心为心”的至深为民情怀,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对老百姓利益受到侵害时会深恶痛绝,为什么对实施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政策措施时会不遗余力,为什么对解决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迫不及待。“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要全党都有这种浓郁的为民情怀,何愁红色江山不千秋永固!何愁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不坚如磐石!

三是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他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学哲学、用哲学的典范,既从战略上思考又从战术上谋划,既阐述思想又指明路径,既部署任务又指导方法,辩证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比如,在谈全面深化改革时指出,要“蹄疾步稳”,“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谈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时,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充分体现了辩证法中“两点论”、全面客观看问题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抓工作,要么思维僵化、非此即彼;要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系统谋划而是见子打子;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逮不住重点?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辩证法、不会运用辩证法。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

四是务实作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言必信、行必果”,强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调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强调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习近平同志的务实作风还体现在,他的讲话都是针对问题而讲的,有什么问题强调什么问题,不搞大而全,不搞泛泛而谈,不搞为讲话而讲话、为文章而文章;在讲话的语言风格上,也是用大白话、大实话,力求让党员干部、普通百姓听得懂、愿意听、听得进、能运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既要学习求真务实的办事风格,也要学习求真务实的讲话风格。

三、把系列讲话的贯彻落实引向深入      

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一定要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要避免学用脱节。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抓学习不同程度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学的时候从理论到理论,就理论谈理论,搞“阳春白雪”、清谈、谈玄,到干实际工作的时候,依然是老思维、老办法,没什么变化。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特别要注意避免这种错误倾向。首先要真学、真懂,知道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然后要真信、真用,打心眼里认同,工作中真正这样去做,而且学习的效果要用工作的效果来检验。

二要有“钉钉子”精神。系列重要讲话博大精深,其中的观点、方法、要求涉及到观念转变、利益调整、作风改进等深层次问题,要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并不容易,必须有一股狠劲才行。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的学习贯彻活动,一定要有“钉钉子”的精神,真正做到常态化、长效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