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稳中有进 进中提质(2)

安徽:稳中有进 进中提质(2)

摘要: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安徽从容应对,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控风险,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发展活力增强,民生继续改善,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一年来,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我省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实施一批产业融合示范项目,建设一批主导产业基地。以产业链核心环节为突破口,以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为重点,谋划集成电路、高端智能装备、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前9个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小步快跑”,产值增长21.6%。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省把化解产能过剩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品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及扩大有效需求等有机结合,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前三季度,技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9%提高到23.2%。

激活消费和扩大有效投入协同推进的空间很大,也是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所在。服务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新引擎。各地围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等领域,力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和水平提升。

改革激发动力,创新迸发活力,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广泛汇聚起稳增长的强大合力

2014年上海家电博览会上,合肥经开区的晶弘冰箱凭借其拥有的制冷行业最尖端科技“瞬冷技术”惊艳全场,在强者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安徽过去的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依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产业链整合创新……新常态下,谁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从最初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再到创新型省份,我省创新的步伐愈加有力,迄今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字号科研机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 1月至10月,发明专利授权量3845件,居全国第8位。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7位、中部首位。

新常态下,唯有培育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开拓需求新“蓝海”,释放增长新活力。前三季度,我省新登记注册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108.7%,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这得益于多项改革释放出的巨大红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我省管住“有形的手”,导入负面清单模式,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广泛汇聚起稳增长的新动力。

一年来,政府在放权,市场在变“活”。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财政金融、现代市场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精简30%;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出台,精简约60%;出台安徽省地方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省级核准事项同口径减少三分之一。改革,让市场机制更通畅,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利好政策让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前三季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3.6%和82.5%。民间投资有效激发,首批推出的28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示范项目,有10个项目取得进展,民间投资增长22.2%,对投资增长贡献86.5%,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唱大戏”,对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凸显。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7.3万人,增长5.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

这一年,外贸对就业和经济稳定运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366.7亿美元,增长10.9%,增幅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随着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内陆开放的新格局逐渐形成,大通关、大平台、大环境逐步优化,新一轮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新动力,我省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激活。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