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医院好不好要看体制新不新

北京:新医院好不好要看体制新不新

摘要:让“医疗服务圈”里的新医院们真正“高大上”,首先理念和管理要“高大上”起来,要敢于打破传统医院模式,借鉴更先进的医疗管理体制,激发社会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活力,而不只是在体制内搞平衡。

近日,本市医疗服务有一波好消息传来。回龙观的北大国际医院开诊,天通苑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营业,儿童医院要在双井、大兴、丰台设立分院,燕郊的燕达医院有望获得北京医保对接等等,28家“高大上”的综合医院将陆续崛起于北京“外环”与“新城”之间。

一个“五环优质医疗服务圈”对于缓解北京城市医疗难题,无疑是重大利好。目前全市80%的三甲医院和专家都“挤”在中心城区,老百姓不管住多远看病都往城里涌,距离长、耗时多,不便中自然少不了抱怨。在“外环”与“新城”之间设立综合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外扩展,对于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扩大服务辐射面积,实现医疗服务均等化、均衡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且,这批新医院中不少引入了社会资本,对于增加医院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也是重要探索。

然而也要看到,北京尽管优质资源丰富,但相较于全国庞大的就医需求而言,仍不免捉襟见肘。“五环服务圈”究竟效果几何,也有人持有这样那样的担忧。比如,新医院的创办是功能疏解还是存量增加?会不会吸引更多人慕名来看病而造成更大拥堵?同时,为引导百姓就近就医,亟须突破医保准入这道坎儿,必须及时将新医院纳入医保定点序列中来。此外,老医院办分院的方式是否让新医院把那套行政化的弊端也继承过去?这些问题恐怕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在实践中找出化解之道。

既是新医院,就应建立新体制。让“医疗服务圈”里的新医院们真正“高大上”,首先理念和管理要“高大上”起来,要敢于打破传统医院模式,借鉴更先进的医疗管理体制,激发社会资源和资本市场的活力,而不只是在体制内搞平衡。应以多元、开放、灵活的态度,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队伍,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惠民利民便民。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