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社科工作者在法治建设中的时代使命

甘肃:社科工作者在法治建设中的时代使命

摘要:当代社科理论工作者应当在新的历史阶段肩负起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理念、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宣传导向,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弘扬传播。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第一次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的中央全会,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担当执政使命,实现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等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和依法治国期待的积极回应,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推动法治成为国家信仰,是社科理论界的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职能优势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守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担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社科理论界的崭新使命。

一、社科工作者应是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弘扬者

法治精神引领依法治国实践,法治精神引领法治中国风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法治建设领域的具体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内容。法治所追求的平等、正义、人权、民主、自由、和谐等是新时期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致的。弘扬法治精神,不仅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共同价值观念,丰富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代社科理论工作者应当在新的历史阶段肩负起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理念、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宣传导向,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弘扬传播,特别要注意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密切联系我国政治制度、历史传统、思想文化、价值体系,及时澄清各种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族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全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社科工作者应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守者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今后我党治国理政指明了总方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亿万人民的伟大事业,更是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坚力量,每一位社科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的统一,应当毫不含糊、立场坚定,不为噪音杂音所扰,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不为错误思潮所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坚定自身的信念与决心,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守者和实践者。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