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增强网络强国紧迫感
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自由的空间,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生存的土壤。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居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互联网大国。当前,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习近平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网络强国的重大意义,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增强做好网络强国工作的紧迫感。
(一)舆论格局新变化亟需智识。互联网已经走过了读图时代,进入到视频时代,尤其是Wifi越来越流行,4G建设越来越宽泛之后,国内不少媒体机构纷纷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战略,加快向新兴媒体领域拓展,微博、微信、微视、陌陌、移动客户端、社区论坛等媒介传播方式正深刻改变着网上舆论格局。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讲:“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借力发展意识,发扬攻坚破难精神,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从总体上看,我们对微博、微信、微视、微会、陌陌、移动客户端、社区论坛等新兴舆论传播载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运用新兴媒介平台的能力还不强,在新兴舆论阵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不够强大,掌控力度也相对较弱。虽然社会在呼吁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倡导文明上网、依法用网,但是网上舆论生态环境还是不容乐观。特别是当下,网络运用的大众化、普遍化、简单化、通俗化,使得“人人成为自媒体”,出现了一支网络大军,中国成为了网络大国。习近平要求:“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据统计,中国现在已拥有互联网网民6.4亿多、移动宽带用户5.3亿多,手机用户近13亿,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中国网站达400万家。面对如此强大的网络用户,各类主体在网上竞相发声,带来了舆论传播方式的变革,改变了我国舆论传播格局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这对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睿智地去认识网络、用好网络。
(二)意识形态领域防线受冲击。当今世界,不仅是全面开放的世界,而且是复杂多变的世界。互联网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最大变量”,是影响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带来了人们信息表达、交流沟通、社交联络和思维习惯的重要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化生产、网络化生活成为常态,一些志趣相投、利益相关的网民跨地域、行业和国别,组成一个个带有一定标识的社会单位、社会群体,随时随地互动讨论,影响着公共事务和政策的走向,致使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等更趋多元。特别是随着西方传媒的进入,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制横、相互攻讦、相互挑战,使意识形态领域的防线受到冲击。因此,抢占网上舆论高地,掌控网上舆论主导权成为当务之急,迫切需要从战略上思考、从体制上改革、从机制上创新、从方法上突破,来建立完善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的工作格局,增强网上舆论引领的“总效应”,让网络上的众说纷云变得更为有据、有矩、有理、有节。
(三)网络文化软实力有待加强。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网络文化是软实力的一种,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反映。由于网络文化来得迅猛,涉及面很广,致使农耕时代和工业文明滋养至今的传统文化与它的“应对”、“衔接”、“包容”、“磨合”出现了一些差距。毋庸质疑,当今时代,网络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网络强国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源,要有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世界多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采取多种措施抢占发展先机,谋求发展的优势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就为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和网上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网上舆论是宣传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提高网上舆论的引导能力,使网络宣传阵地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应担负起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政治使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应在网络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网民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唱响网络强国思想文化主旋律,用富有吸引力的正能量来引领网络文化建设,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时期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切忌成为西方文化的“应声虫”、“跟屁虫”和“寄身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