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全队伍,传递网络“正能量”。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网上舆论工作也一样,离不开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硬和熟悉网上舆论特点、有战斗力的专兼职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目前,网上舆论的高度集聚性和快速传播性以及新生代人对新兴媒介的过度追捧,正考验着我们党政领导者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水平。一是实施“网军建设工程”。立足网络的现实发展和远景需要,突出抓好网络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分领域、分类型、分层次建设,重点建设好网评、网管等“网军”队伍,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文化产业运作方面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人才,力争把一批政治合格、立场坚定、敏锐性强、鉴别力强、熟悉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的同志充实到网络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网上舆论工作的竞争优势,充分汇集各方面的网络人才资源,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世界水平的网络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网络工程师组成的高水平网络工作队伍。二是强化网络人才素质教育。网络强国需树立人才强国的理念,2010年中央颁布的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制定了形成我国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宏伟蓝图,这标志着我国人才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机遇期和战略新起点。网络人才既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等政治素养,又要善于用网言网语发声、用通俗语言说理,增强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因此,加强我国网络人才建设,应建立网络与现实空间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人们利用网络的能力和网络文化素养。同时,注重对网络文化建设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系统研究,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真正使这支队伍本领过硬、业务精湛、作风良好。三是增强政治责任危机意识。古话说,居安思危。当前,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在这种新环境下,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应增强“网军”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存同共异,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求发展。通过多渠道培训提高“网军”应对网上负面舆论的能力,使“网军”在建设法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拿好网络“正能量”的“接力棒”,当好“传递手”,传递“中国好声音”、“法治正能量”。对网上出现的“负能量”应正确对待,理性处理,切忌谈网色变、畏手畏脚,要将“负能量”变成“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一流的网上舆论环境。
(四)筑牢阵地,构建网络安全格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多重性,决定着建设网络强国应筑牢主阵地,应加强有资质网站的建设,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性、立体性等优势,确保其发挥正确的引领作用。一是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当前,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互联网成为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人们思想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因此,应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移动社交网络等互动环节及新闻客户端的管理,加强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管理,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确保网络安全运用大数据推进社会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建设,扎牢“网络篱笆墙”,自觉抵御网络颠覆,做到网络安全无小事,守护网络安全这片土壤有责、负责、尽责,使网络在安全的前提下成为网民发扬民主的平台、舆论监督的平台、畅所欲言的平台。二是确保网络设备安全。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要打造“信息安全长城”,就必须在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把控制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征途中,除了中央顶层设计和先进技术力量的支撑外,还需密切跟踪网络前沿技术,整合现有网络安全管控技术和应用平台。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掌握网络空间斗争主动权,增强对网络信息系统、图片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等进行安全防护。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信息技术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培植出国产的网络“两弹一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安全隐患。三是推进网络法治建设。目前,中国是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之一,政府网站成为主要被攻击目标,网络安全已成为制约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要捍卫我国网络主权利益,必须坚持对内的最高权、对外的独立权和防止侵略的自卫权,把网上舆论安全工作作为网络强国的重中之重。同时,必须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网上网下两种资源。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加强网络立法、网络执法、全网守法,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做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着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对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互联网灰色产业的责任承担等问题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实现网络健康发展、网络运行有序、网络文化繁荣、网络生态良好、网络空间清朗的目标。
(宜宾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