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存历史感

心中常存历史感

2014年的大幕即将落下。回望这一年,多有令人振奋的新面貌、新动向,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的顺利开展。然而,也有令人扼腕叹息之事。据统计,仅2014年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就达到40位之多,其中还包括四名副国级以上领导干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所言:“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

诚哉斯言!对于党和国家事业遭到的破坏,对于高级干部人才的沦落,人民群众也是惋惜和痛心的。正应了那句古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诸多落马官员在各自忏悔书中一再强调,如果有机会重走一次从政路,一定会如何如何克己奉公为民。只可惜历史不能重来,个人必须为自己走过的路负责。

心中常存历史感,可以让自身少一些遗憾和痛心,这对于从政者而言,至关重要。何谓“历史感”?司马迁有言:“述往事,思来者”,常常回顾人类的过去,并由此出发,思考自己的将来,而不是仅仅关注当下的利益和享受,这便是历史感。

心中长存历史感的领导干部,其临事必三思而后行,其为人必心怀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他知道他的决策将影响久远,他的言行,将在百姓口中相传。而只注重当下和现在的领导干部,则一味趋利避害,只图眼前风光。历史的辩证法总是用事实告诉我们,心存历史感,尊重历史的,也常常受到历史的尊重,而罔顾历史甚至践踏历史的,终将受到历史的无情审判。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曾经对他从事著述的弟子说,对待著作要慎之又慎,因为它“与君辈相处之日短,与后世人相处之日长”。为政一方,又何尝不是如同著述一般,任期长不过五年、十年,但更大的考验在于“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所以,顾炎武指出,立言之人须“立千秋以上之人于前,而与之对谈;立千载以下之人于旁,而防其纠擿”,今人无论是从事立言立德还是从政立功的领导干部,这样的历史自觉,当不可或缺。中国是世界上最注重历史的民族,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循吏”和“奸臣”列传的历史。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自己的所作所为,该归入哪一类,每一位领导干部当慎思之。

马克思主义是讲究历史唯物主义的,共产党人绝不应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历史感是党员干部内心选择取舍的一把标尺,吸取人类历史的智慧,顺从历史发展规律,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素质。心中常存历史感,我们就能从人类历史中吸取智慧之光和浩然之气,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