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前苏联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的特点
1. 强调无神论教育必须以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基础,必须同思想教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密切结合
前苏联坚持列宁关于宣传无神论应当服从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任务的原则,注意将无神论教育摆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适当位置。强调,单纯启蒙式的无神论宣传教育,不可能最终消除宗教观念,社会活动各方面深刻的前进性变革才是消除宗教有神论的根本性因素。在前苏联的有关文件中,强调宗教的克服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只能在社会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民族团结繁荣的基础上进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人的教育是同人实际参加为人民的幸福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参加社会生活,参加解决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分不开的。
前苏联在强调无神论教育必须以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基础的前提下,也肯定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批评宗教世界观,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人们树立科学世界观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指出,这种积极作用只有在和思想教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密切结合起来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 重视对宗教现状的社会调查
在前苏联,一直有对宗教状况进行调查的传统。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科学院、战斗无神论者联盟和其他组织就组织过多次调查。50年代以后,这方面的调查重新活跃。1964年苏共中央社会科学无神论研究所成立以后,在全国各地陆续选定了40多个调查研究工作点,宗教状况的社会学调查已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60年代以前,宗教社会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苏联人民宗教信仰的逐步衰落和群众性无神论的发展。这样,当时的不少调查,难免带有主观的框框,对社会世俗化的积极方面看得多,存在的问题往往被忽略,造成宣传上的名不符实。这种状况,不但引起了许多无神论工作者的不满,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批评。70年代以来,宗教方面的社会调查逐步克服了片面性。不但调查世俗化的成绩,且开始注意社会主义时期居民宗教信仰继续存在的原因,不同类型教徒宗教思想和心理特点,某些地区宗教回升的状况,青少年宗教信仰的情况,无神论宣传成效不大的原因等等。苏共27大以后,宗教的社会学调查更受到重视,强调完善无神论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对当今苏联社会世俗化给予合乎实际的评价,对居民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类型的信教状况,对国内宗教组织活动方面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有了具有科学根据的了解,提供群众无神论信念状况的真实图景,反对作唯心主义的估量。
宗教状况的社会学调查,提供了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材料,从而充实了无神论教育的内容,形成了新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无神论教育的成效。
3. 加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组织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前苏联积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可以说已形成了一个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成套的方法和严密的组织保证的无神论教育体系。在组织领导方面,党、政、工、团、《知识》协会、文化机关、学校各个系统,自上而下都设置和配备了无神论教育工作部门或有关人员。为了使各系统、各部门经常保持联系,加强协作,在中央、各共和国、州、市、区等大的党委机关建立了无神论教育委员会。其成员由党和各群众团体的代表、学者、高等学校教师、有经验的无神论宣传员、演讲员们组成。
前苏联无神论教育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首先,各个组织广泛运用各种具体的群众性宣传形式,如讲座、口头宣传、问答晚会、专题晚会、人民大学、知识学校、谈心会、讨论会、科技小组、无神论知识竞赛、同科学家和艺术家会见等等。其次,广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中央和地方报刊经常刊登无神论方面的文章和材料,许多报刊辟有无神论问题专栏。科普杂志《科学与宗教》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广播电视也开办对教徒和非教徒广播、关于宗教和无神论的对话、人与世界等节目。第三,利用具有无神论倾向的小说、戏剧、美术、电影等进行形象化的无神论传统和知识教育。第四,开展对教徒的个别的科普知识教育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