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两个能力不够”问题(2)

着力破解“两个能力不够”问题(2)

推行作战指挥训练模式创新,倾力锻造指挥现代化战争的实战本领。善谋打仗的指挥能力既是打出来的,也是训出来的。在迈向强军的征途上,必须遵循指挥能力生成规律,在科学训练中锻造提升。开展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技能训练,按照功能互补、系统融合要求,着眼实装与模拟、系统操作与手工作业等有机结合,搭建能通联、能计算、能推演、能验证“四位一体”的指挥训练实验环境,强化指挥员专业操作应用训练,提高依靠指挥信息网络获取情报、作出决策、定下决心的能力。开展基于作战实验的想定作业,把训练场搬进作战实验室,让受训对象根据作业条件,基于信息系统模拟作战对手,基于指挥对抗排兵布阵、基于战法设计筹划作战行动、基于作战数据评估作战效能。这样才能使指挥员在学习掌握作战原则、程序、方法的基础上,自主研究设计战争、大胆探索指挥艺术,培养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冒险担当的智慧与气魄。依托训练基地开展实兵实装的综合演练,是培养指挥员指挥打仗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使命任务,严格按临机构设情况、临机组织指挥作业、临机导调讲评情况等要求,组织谋势造势、战役协同、力量使用、布局控局等环节的指挥对抗,强化指挥员全局谋划和动态协调控制联合行动能力。

突出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切实打通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脉络筋骨。指挥员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既有指挥员用兵作战能力弱的问题,也是作战指挥体制不顺畅的深度折射。领导指挥体制是提高指挥员能打胜仗能力的润滑剂。如果指挥机构联合程度不高,部队不仅在战时联不起来,而且在平时也训不起来,更难以实现平战迅速转换。要构建常设指挥机构。与临时指挥机构相比,常设指挥机构的最大优点在于联合的自觉性。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由于没有常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参战力量,导致指挥时意见各异,错失良机。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组建常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有效集成各种参战力量,取得了战争胜利。要把握联合训练的基本属性,推行“战训合一”。仗怎么打,兵就应该怎么训。未来的仗要联合打,兵就要联合训。根据联合训练与联合作战的内在一致性,必须在联合作战指挥框架内把联合训练管理机构纳入作战体系,重组作战与训练机构功能,克服战训脱节现象。从体制上突出联合训练的本质属性,使联合训练管理在操作层面与联合作战合为一体,无缝链接。要依托联合作战指挥链,规范职责权限。系统结构科学,才能实现体系的整体联动。坚持以作战指挥链为主轴,就是强化指挥作战部门的管理范围,强化联合训练的管理权力,以解决联合指挥中想联却“联不起来”的问题。如美军为解决战建训三者关系,规定军种部只负责建设和提供军种部队,作战司令部司令既是组训者也是受训者,既负责用兵也行使作战和训练领导权。这种做法,有利于在作战指挥层把部队调动起来。当然,科学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离不开指挥信息平台,必须改变“多代同堂”的局面,成建制、成系统构建,进而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提速,尽快形成作战指挥和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