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访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韩振峰教授

摘要: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要求全党“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怎样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教授。

记者:韩教授您好!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最新概括。请问,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

  韩振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命题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来的。我们党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主要是想以此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成果。在此之前,我们党一直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概称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时代主题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同时也为了使表达更加概括精炼,我们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命题。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的。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所创立的理论体系。从具体的形成过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开始强调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1981年7月他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时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命题,并从12个方面初步概括了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并初次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9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995年5月,中共中央正式批准印发了中宣部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从16个方面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阐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将邓小平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要命题,并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式纳入到这个理论体系之中。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的重要论断,并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