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方式。 “推”,即手抵物体向上、向前或向外用力使物移动。“拉”,即用力使物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推拉结合,合力而为,方能站稳脚跟,成效倍增。作为领导干部,学会这两种御力之道,对于工作大有裨益。
先说“推”字。邓小平同志曾说:“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领导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说到底就是甘为人梯当铺垫,愿为他人做嫁衣。这与“推”的要旨大同小异,出力的都是在后面、在里面、在下面,不容易显山露水,出名挂号,推不动的话还要承担压力和责任。但这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系,也是价值所在。
要把工作推向前。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有的只想揽权、不想揽事,为官不为、尸位素餐;有的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沽名钓誉、推过揽功;有的小进即满、安于现状,守摊度日、得过且过。结果错失良机,延误发展。对此,领导干部要强化事业心责任感,时刻以“无功便是过,庸碌就是错”自警自醒,把心思静下来,把精神提上去,把工作推向前。
要把成果推出来。成果是价值功效的体现。实际工作中,既要倡导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要有声有色、可圈可点。不能把时间用了当工作做到了,过程走了算任务完成了,更不能为出成果脱离实际瞎折腾,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虚假政绩和面子工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脚踏实地,手脚并用,骈手胝足,协调用力。否则就发不出力,使不上劲,甚至偏向用力,南辕北辙。
要把人才推上去。国以才兴,政以才治。人才是第一和最宝贵的资源。但一些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上,有的掺杂个人感情,另眼识人,以好恶用人;有的带有私心杂念,任人唯亲、任人唯利;有的缺乏辩证思维,求全责备,以瑕掩瑜,导致人才浪费流失、青黄不接。对此,领导干部要有“为官一任、育人一批”的境界胸怀,放低身段,放下架子,不拘一格,推举人才,营造“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辈出人才”的氛围导向。
再谈“拉”字。“拉”字要慎用,领导干部一旦用力不当,旗帜一竖,振臂一呼,一些投机钻营者便会趁虚而入,趋之若鹜,挖空心思拉关系、拉山头、拉圈子,处心积虑搭天线、找靠山、搞依附。久而久之,败坏风气,带坏干部,贻害群众。倘若腰杆不硬、脚跟不稳,稍有不慎还会被拉下水,不仅自己落个身败名裂,有时甚至以破坏政策法规、损害集体利益为代价。一些地方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便是前车之鉴。这些怪事乱象,从用力方法、工作方式和所处位阶来看,都与领导工作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相差甚远。
领导干部所要用的“拉”,就是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多观照内心,想想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牢记宗旨,不忘根本;多沉下基层,听听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躬身问计,解难帮困;多回头转身,看看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审视反思,知政得失。在保持民本、为民谋利、温暖民心中密切联系群众。
就是要善于拉动内力。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工作方向的“指向标”。不仅要埋头拉车,苦练内功,强化素质,用人格魅力辐射感染,引领人人发力,形成合力。还要抬头看路,把握全局、科学谋划,精打细算、合理投入,优化配置、激活潜能,不断提高效费比,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产出。
就是要经常“拉拉袖子”。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手握公权,肩负重任。既要用“三严三实”正自身,也要对身边人常管教,多给部属敲警钟。对意识模糊拉响“警报”的同志要及时咬一咬耳朵,帮其纠偏正向;对快要触及“红线”的同志要善意拉一拉袖子,使其猛然警醒;对滑向错误泥潭的同志要拉上一把,使其悬崖勒马,在防微杜渐中筑防线,守底线,聚正气。
(作者系武警海南省总队政治部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