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车上绘画和装饰牛车的传统始于20世纪初。圣何塞、阿拉胡埃拉等四个省的工匠开始在车厢和车轮上绘制传统的花纹,比如部族图腾、区域内代表性动植物和景观等等,这一开始是为了醒目:熟悉情况的人只消一眼,就能从花纹中辨认出牛车主人的家乡。渐渐的,工匠们把绘制牛车图案当作同行比武的最好舞台,殚精竭虑,争奇斗艳,不但花卉、动物,甚至牛车主人或者其心爱的人的面容,也会出现在车厢和车轮上,到1915年,彩绘牛车终于成了一项全国性的民俗,从这年起,在“牛车之都” 阿拉胡埃拉省萨尔奇,每年都会定期主办“牛车彩绘大赛”,获奖者不但能获得丰富的奖品,还会被当作“最具创造力的工匠”,受到广泛的尊敬和景仰。这种竞赛一直延续至今。
在牛车上绘画和装饰牛车的传统始于20世纪初
哥斯达黎加牛车不但看着悦目,内中还有不少机关:工匠为每辆车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车铃,悬挂在车轴边,行进时车铃撞击木头车轴,发出悦耳的声音,由于车轴用木不同,车铃构造各异,每辆牛车的铃声都不同,在乡下,熟悉的人远远一听车铃,就知道是谁回来了,他们因此把这种铃声亲切地称为“牛车之声”。 一旦牛车成为自尊之源,车主在制造中就投入了更大关注,选择最优质的木料使其发出最美的声音。要说这个设计一开始可绝对不怀好意:这本是咖啡园主为防止雇工偷懒想出的“监督劳动”的损招,后来却成了人人喜爱的小点缀,成了牛车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牛车装饰丰富多彩,已经与原来那种粗糙、矩形的、加藤条框并蒙以生牛皮油布的车辆完全不同了。哥斯达黎加的大部分地区,卡车和火车代替牛车成为主要运输工具,但是牛车仍然是哥斯达黎加农村生活的有力象征。牛车仍然在游行、宗教和世俗庆典中起着突出作用。
现存状况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牛车是哥斯达黎加人最常用、甚至唯一的交通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在上世纪40年代,拥有一辆顶级牛车,是比今天拥有一辆最新款“宝马”或法拉利更有面子、更让人羡慕的事,许多有钱人为获得一辆与众不同的牛车不惜工本,一掷千金。不过花无百日红,随着火车、汽车的普及,牛车在大多数地区无奈地推出了交通工具的主力行列。
传统的牛车,是哥斯达黎加最著名的工艺
实用功能虽然被取代,但牛车的崇高地位却丝毫未见动摇,如今它已成为哥斯达黎加最出名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如今,在哥斯达黎加的每家工艺品店里,都能看到大大小小、色彩鲜艳的牛车模型,在牛车之都萨尔奇,每一条街、每一个店铺、每一户住家,就连公园中的椅子和垃圾桶都被彩绘上了亮丽的颜色和图案,而这些无不来源于牛车装饰,去年,这里的工匠还造出一辆长14米,高4.75米,宽4.8米的超级牛车,并向吉尼斯申请“牛车世界纪录”,如今,在节日游行、宗教庆典和婚俗嫁娶等场合,牛车仍是哥斯达黎加人最热门的花车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