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塔奎勒岛及其纺织工艺

历史背景

秘鲁,全称秘鲁共和国,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秘鲁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文明中心之一。早在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便在安第斯高原地区建立了疆域辽阔、独具文化特色的“印加帝国”。古老而灿烂的“印加文化”丰富多采,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2000年秘鲁就开始种植马铃薯,而培植玉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与此同时,信仰太阳神的古印第安人,不仅能用青铜铸造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古代秘鲁有发达的农业和纺织业。印加帝国时期修建的雄伟殿堂庙宇,细密的灌溉系统,绵延的古代驿道表明印加人所拥有的建筑、机械、数学和天文知识已经达到高度文明的水平。

塔奎勒岛上的纺织习俗可追溯到古老的印加、普卡拉、考拉文明

塔奎勒岛上的纺织习俗可追溯到古老的印加、普卡拉、考拉文明

16世纪,西班牙征服了印加帝国,秘鲁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35年西班牙人建立利马城,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包含其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

塔奎勒岛位于秘鲁的安第斯高原、的的喀喀湖湖心区附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是普努部落的一部分。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语:Titicaca)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湖中有日岛、月岛和浮岛等51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岛屿的的喀喀岛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在印加时代被视为圣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庙、宫殿残迹。的的喀喀湖区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为“圣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湖面积有8330平方公里,海拔3812米,水深平均100米,最深处可达256米。的的喀喀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不断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补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为湖泊地处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湖水故而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富鱼产和飞禽,湖中鱼虾众多,岛上水鸟麋集,湖底和香蒲周围生长着茂密的水草,水中游鱼嬉戏。

所有纺织品都用殖民前的脚踏式织布机织出

所有纺织品都用殖民前的脚踏式织布机织出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