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创新模式开启老工业城市“二次振兴”之门

摘要:记者近日在老工业城市沈阳调研发现,面对外界唱衰,沈阳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一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服务、集聚创新人才,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模式,促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迈向“二次振兴”。

培育创新能力稳振兴基础

素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的沈阳,在外界看来如今已锈迹斑斑,再次振兴面临沉重负担。然而激活现有产业,走创新之路也正是老工业城市再振兴的基础。

“没有自主技术就没有结构调整”世界最大机床企业掌门人,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这样看待创新。事实上,关锡友也在把这一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中。

L)5WJ@QWZ]G%H~UX}FPC`Y4

近5年来,沈阳机床持续砸下11.5亿元研发巨资,成功研发出i5智能新产品,率先实现机床与互联网的结合,集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五位一体,被誉为“指尖上的工厂”。2014年i5刚上市就供不应求,企业产品结构也良性逆转:原来普通机床占比75%,现在中高档达72%。

在沈阳远大集团,记者体验到了“外包式”的研发基地。在政府注资6000万元的支持下,集团成立科技创业产业园,探索“创新成果私有化”机制,研发人员可最大限度获得股权收益,且终生受益。

DPNJ]DOOLVEX)30F$_$RRBV

传统制造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也成为突围的方向。沈鼓集团董事长苏永强说,企业分立出的生产性服务公司,促进传统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开始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跃进。预计从2014年起,企业生产性服务业收入每年将以30%的速度递增,最终将成为全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

据了解,2014年上半年,在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铁西新区,分立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上缴税金8225万元,制造服务逐渐成为“二次振兴”中的新亮点。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