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社会主旋律的消解

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社会主旋律的消解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在进步发展中都重视自己的历史,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为害甚烈。这种思潮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采取轻蔑的、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历史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引起了一切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的人的关注和忧虑。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思潮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特别是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极大发扬,因而在一个长时期内,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错误思潮受到了抑制。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在我党拨乱反正、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开始在中国泛起。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贬抑“黄土文明”、颂扬“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而且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杀。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被说成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要想现代化只有乞灵于西方的“蓝色文明”。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鼓吹者丧失起码的民族良知,他们不但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而且公开走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道路。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应当“大恨其晚”。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在形式上都是民族自己的斗争,而在实质上,都是站在维护本民族封建传统的保守立场上,对世界资本主义历史趋势进行本能的反抗,是以落后对先进,保守对进步,封建闭关自守孤立的传统对世界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经济变革的抗拒”。有的论者说:“如果中国当时执行一条‘孙子’战略(此人特别声明:不是《孙子兵法》的孙子,而是爷爷孙子的孙子),随便搭上哪一条顺风船,或许现在的中国会强盛得多。比如追随美国,可能我们今天就是日本”。这一切,他们都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加以推销。如果按照这样一种所谓新的历史观,黑白可以颠倒,是非可以不分,忠佞可以不辨,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的旗帜、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又有哪一样不可以摧之毁之呢?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