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国家与政府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我们党和人民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把握好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前提下,对以下问题做深入和切实的研究。
一要研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问题。存在决定意识,但意识往往对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往往对于未来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先导作用。为此,一定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研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问题。目前,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非常多元,甚至有些混乱,有滞后、落后的一面,也有激进、超前、不切实际的一面,如效率和公平,集体和个人,奉献和索取,民主和权威等,各种价值观差异很大,在政府治理和国家治理方面都需要有个“度”的拿捏和平衡。我们需要研究治理理念的现代化问题,对落后的僵化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进行扬弃,对于过于超前的思想意识要拉回来;对于效率和公平,既要承认差异性,又要克服绝对平均主义,按能力贡献分配;对于集体和个人,既要尊重保障个人权益,又要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对于奉献和索取,要责权利相统一,付出回报成正比,也要加强监督约束;对于民主和权能,既要充分尊重民主,又要尊重集中和权威,不搞极端民主化和民粹,不搞西方式民主。在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方面,要加以改进,区分党员干部和社会民众的思想价值观的不同要求,使政府治理的理念更加符合人性,符合需求,符合文化,符合国情,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向。
二要研究治理主体的现代化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国家治理离不开治理的主客体关系。因此,必须要研究治理主体问题。现代治理体系下,政府、政党、公共团体等各种组织,立法、司法、执法等各成体系,决策、执行、监督等权能体系,以及治理过程和环节中存在的“治理”的结构(主客体)体系、功能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和目标回应体系等等,都有着自己的组织、构成、功能以及现代化的标准。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研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核心就是治理主体的现代化问题。
三要研究治理客体的现代化问题。在现代治理中,主客体是一对相对均衡的相互关系,为此,治理客体的特点、规律的研究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重要。国家和政府的治理通过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情况、文化发展情况、人民发展情况等体现出来,而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和客观的历史规律。要加强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要充分地研究和尊重这些现代化规律,只有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长久地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持续地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繁荣社会文化环境,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中国梦!
四要研究治理目标和对象现代化问题。只有明确了国家和政府治理是为了谁,依靠谁?才能明确改革让谁受益的问题。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首要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服务人民,解决全部中国人的民生和发展问题。这就明确了,在我国,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总量是一方面,发展质量同样重要。我国在维护大多数人的发展权的同时,要保持底线思维,关注广大弱势群体,提升短板,为更多的弱势群体雪中送炭。要重视和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重视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要为最大多数的人民谋利益、谋福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