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宏观政策建议

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研判和宏观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马晓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19个季度出现趋势性回落。2014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74%,全年经济增长预计74%。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短期波动和长周期下行的相交织时期,如何判断当前和2015年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如何微调,这些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和2015年走势分析从供给和需求指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主要经济指标没有明确回升信号。从1-11月的数据分析,当前投资在不断放缓,消费增长低于往年,出口增长不如预期,工业增长已经高位连续19个季度回落,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下滑,制造业PMI连续多下降。据此判断,2014年全年经济增长约在74%左右。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主要面临的任务仍然是稳增长。要稳增长既存在着有利条件和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和下行压力。从国内看: 有利因素:一是政府积极推进改革,加大改革开放步伐,有利于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三是推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比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一路一带”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四是为了稳增长,政府从2014年下半年推出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特别是批复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这些政策有可能为经济增长托底。

但是,影响稳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是:一是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从过去持续高增长转向中高位增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二是压缩“三公”消费后私人消费增长缓慢。压缩“三公”消费可能会将经济运行中奢侈的、超常规增长部分挤掉;压缩“三公”经费是正确的,但压出来的经费退出了消费领域,同时有一部分也退出了投资领域。此时,如果私人消费和民间投资增长难以弥补由此带来的“缺口”时,经济增长率必然下滑。三是化解产能过剩、治理大气污染、推行节能减排,会将经济运行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淘汰压缩一部分,即挤掉“坏”的GDP,但当好的、绿色“GDP”还不能及时填补由“坏”GDP留下的缺口,“去产能化”也会使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因为淘汰落后产能是快变量,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慢变量,快和慢之间的空隙期就是GDP下行期。四是为了应对影子银行及坏账增加,防范金融风险,央行出手监管信贷发放,实行“去杠杆化”政策。去“杠杆化”既带来“钱荒”,也加快了房地产“去泡沫化”和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化”进程。“去产能化”和“去泡沫化”加剧了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幅的下滑,从而影响今后经济增长。

从国际看,外部环境开始分化,对我国宏观调控形成挑战。欧元区有可能走出最坏时区实现弱增长,但是,债务恶化和通缩风险应引起重视,2015年欧元区将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在安倍“三把剑”(超宽松的量化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构性政策)刺激下,2014年年初经济增长不错,但从4月开始提高消费税后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第2、3季度经济增长出现萎缩;美国经济表现显眼,私人消费抬头、房地产开始复苏、制造业逐步回流、失业率下降等都使经济向好。但美国2014年11月宣布退出QE,并于2015年上半年可能开启加息窗口。这一方面可能给本身经济复苏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将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震荡。新兴经济体开始分化,中国、印度表现良好,但巴西、俄罗斯、阿根廷、土耳其、泰国等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放缓。美国收紧货币后,加剧资本向美回流,导致美元升值,引起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2015年世界经济通缩的风险在上升,尽管大宗产品价格下降对我国近期进口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有利,但世界经济通缩终将直接抑制中国的外需增长,特别以下两方面对近期中国外需带来较大影响。

第一,在需求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动能不强,将导致中国出口保持低速增长。欧债危机、政府财政高额赤字,致使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压缩公共需求,这会直接或间接抑制消费。在高失业率压力下,私人消费也不可能大幅度回升。因为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公共需求收缩和私人消费不景气将通过乘数效应影响中国出口。

第二,在供给方面,世界供给市场上出现了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效应。从发达经济体看,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再工业化”,一些高端制造陆续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高端产品出口形成挤压和挑战。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近几年来比中国还落后的一批中低收入国家正在向中国学习,利用本国劳动力、土地、环境资源和汇率等低成本优势,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与中国一样的工业品,并向发达国家出口,对中国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挤出和替代效应。如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甚至拉丁美洲国家等,都在兴建产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大规模生产服装、鞋帽、家电、家居、电子玩具等,在世界市场上同中国形成正面竞争关系。在外需增长不明显甚至出现下滑时,供给又被替代,这就导致中国的外部需求不可能出现高增长。目前,中国贸易进出额占GDP(国内生产总值)47%左右,对外贸易领域吸纳就业约8000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就业规模达到4500万人左右。国际形势变化和波动,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总之, 2015年在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的宏观政策作用下,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形势将向好,消费将平缓增长,而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将会增加。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在71%左右。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