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了,需要看病打针,树木生病了,也需要医生的精心照顾。甘河林业局森防站预测预报股长张淑英就是这样一位“森林医生”。她文静内向、言语不多,却好比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20年如一日在百万顷山林间“义诊”,她带领测报股同事们刻苦钻研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业务,走遍了甘河林区生态功能区,掌握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测报基础数据,使森林资源避免了大量损失,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这片醉人的绿色。
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在张淑英眼中,一草一木都能参详出整片树林的生长情况、病虫爆发的可能性。她把全局所有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分成不同类别,整理出一套易发病虫害树种和重点监测对象的材料,为做到及时掌握疫情、进行及时防治,从每年的初春一直到深秋,她总是一身迷彩深入大山调查试验,湿衣裤、饿肚子成了家常便饭。白天调查幼虫危害情况,晚上她就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调查成虫羽化的情况。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系统的调查中,她随同队员每天早上7点出发,调查落叶松林内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白桦林内中带齿舟蛾情况,回到家里常常是晚上6点多,一天要跑近20个调查点。
2009年7月,落叶松毛虫在甘河部分生态功能区大面积发生,张淑英和队友深入现地调查虫源地松毛虫发生情况,每天都要爬上近45°的山坡,到达目的地时常会汗流浃背。采样、计数、配药、喷施,在作业过程中,毒烟弥漫、熏鼻刺眼,瘦小的她辆箱药拎到山上,她全身汗早已湿透,手被药箱勒出血、蘸药的手擦到脸上,刺激得脸火辣辣的痛,还有成群的瞎蒙、蚊子的追逐,那个苦、那个累无法形容,但她却不甘落后。松毛虫进入蛹期,结茧后的毒毛沾到皮肤后,让她奇痒难忍,浑身起大包,她却从不叫苦,连男队员都向她伸出了大拇指。2012年夏,在甘东林场生态功能区23支线防治舞毒蛾,她与6名队友们直到凌晨才将舞毒蛾诱杀的残存无几,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孩子早已睡着,丈夫常抱怨,而她总是莞尔一笑说:“虫子不休息我也不能休息。”
为详细掌握当地林业有害生物生物学特性,张淑英和队员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饲养观测,做成了有价值的生活史标本25套。采集标本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她白天进行虫情调查,晚上则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林内诱集成虫,收集标本。标本数量日益丰富,渐成体系,她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为职工群众讲解宣传各种动植物标本知识。每次深入林场时,她都教一线生产工人和护林员如何识别病虫害,怎样调查虫口基数,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张淑英说,她有一个梦,一个“绿色生态梦”,愿山川秀美,有虫不成灾。2012年她荣获“林区五一巾帼”先进个人光荣称号,2014年被林业局评为第三届“道德模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