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2)

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2)

那年春节临近,我作为工作人员随同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去北京万寿路看望吴波老部长。吴老说,你们那么忙,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很好了,何必跑一趟;离休了,成了吃闲饭的人,不能给你们添麻烦啊。此时的吴老九十多岁了,虽躺在床上,吸着氧气,说话吃力,但见到老部下却一脸爽朗。他住的这房子,听说早已立下遗嘱,在他去世后交公。我当时很难理解,因为他的儿孙大多在外地,有的要在北京读书和工作,非常需要这套房子。但吴老坚决不改变他的想法。据说这是他年轻时确立的“不置私产”信念,谁也无法使他改变。很多人为此说他是不讲亲情、不合时宜的“怪人”。我真想听听他为何有这么固执的想法,但一直没机会,况且他也不让人写他。问候完他,他就劝项怀诚和其他同行者“快去忙工作吧”,生怕耽误大家更多时间。他是个怕麻烦别人的人,也是时时想着别人的人。他离休后的几任秘书几乎无事可干。吴老无论在职和退位,对人都很亲和,他挤出房子来让没房住的司机全家与他住同院,下乡结交的农民朋友来家就留吃饭,还常给困难无助的老乡钱物,大家都喜欢与他来往聊天。想与他多聊会儿的项怀诚,知道吴老不喜欢这种形式,只好起身告辞。

就在一年前,项怀诚收到了吴老在病重期间给财政部党组写的又一份《房屋交公遗嘱》,这让他和财政部其他领导非常感动。一年多后,吴老离世,他那两套住房,便由儿子交给了国家。这是吴老给自己一生画的最后的“句号”。这“句号”画得很圆满,它激起了财政内外一股波浪。

吴波是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长,他一生追求做普通人。在晋察冀边区当“官”时,他就不吃小灶,与大家排队同吃一锅饭,并把分配给他的马匹坐骑送给伤员和最需要的人。到当财政部领导时,他仍然不吃小灶,与大家排队同吃一锅饭,并在高温季节一再拒绝为办公室配电风扇等特殊待遇,和大家同熬酷暑。因他没有“官架子”,大家很少叫他部长,而称他“吴老”。他喜欢别人称他“吴老”。

吴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北京当财政部副部长,直到离休,一直住在分给他的北京市西城区大酱坊胡同几间年久失修的旧平房里。他住在拥挤的平民区,胡同开不进车,墙上裂着口子,夏天没有空调,洗澡用铁皮简易浴缸,生活条件简陋。几次分新房,尤其是他当财政部部长后,组织上又给他安排了部长待遇的房子,可他都让出去了,他说住平房习惯了,实际上也是舍不得离开这里的街坊邻居。

吴老晚年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两个单元的住房。当时财政部楼房不够分,吴老坚持要把分给他的房子让给别人,可组织和家人考虑到平房条件太差,他年事已高,住楼房对他方便一些,就没有听他的。他在再三推不掉的情况下,只好住进这套楼房。后来房改,可用较低价格购买,他却不买。他说:“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

这个愿望,是他年轻投奔延安革命队伍时确立的。他在延安被错误关押审查近三年之久,身心受到极大折磨,他不仅没有丧失共产主义信仰,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放弃自我、一生做无产者的决心。“文革”时期,他被打倒并下放改造,也没有放弃跟随共产党的决心。他参加革命时的这个初衷,虽经过了几十年的世事沧桑、风风雨雨,却一丝一毫也没有改变。到了晚年,他对“一生无产”这个初衷的实现,心情越发迫切了。

那年,年高85岁的吴波病重住院,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有点着急立遗嘱了。出院后的一天,吴波让三子吴威立和秘书王沈京等人张罗立遗嘱的事。他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请几位秘书作为立遗嘱见证人。吴老提出,他去世后房子交回财政部,家庭成员一致同意。他口述,让吴威立记录,留下了交房遗嘱,并把这份遗嘱送交给了财政部。

遗嘱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买财政部分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1103两单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

我去世后后事从简,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火化后骨灰就地处理不予保留。

立遗嘱人:吴波

见证人:王沈京、梁志义

家属:吴本宁、裘企阳、吴威立、吴本立

2000年10月9日

这份掷地有声的遗嘱,已经有两个见证人,也由儿子、儿子的代签人签名画押,按理说房子交公的事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吴老似乎放心了。两年多后,吴老年事已高,多病,也经常住院,他对去世后房子交公的事又放心不下了,同时他感到还有一些意愿,需要给财政部领导交代一下。他又写了第二份遗嘱。这份遗嘱,他直接写给了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

怀诚同志:

我的后事请按我的遗嘱办理,一切从简。

我在遗嘱中要求我的子女不要向财政部伸手,也请部里不要因为我再给他们任何照顾。在我老伴邸力过世后,我的住房必须立即交还财政部。财政部也不要另外给他们安排、借用或租赁财政部的其他房屋。他们有什么困难,由他们找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解决。

我指定我的三子吴威立做我的遗嘱执行人,由他负责和财政部联系。

顺致问候

吴波

2003年1月26日

面对吴老的遗嘱,项怀诚部长心里一股热流往上直涌,他瞅了许久这份遗嘱,感动着,思索着……

这第二份遗嘱和第一份遗嘱一样,在财政部党组成员中引起了赞叹。党组成员钦佩吴老的高尚品格,对吴老的意愿,只好选择同意。大家明白,按照吴老的遗嘱办,就是对他的最大理解与敬重。

2005年2月20日,吴老平静地走完了99年人生。2月25日上午,家人在八宝山送走了吴老。办完父亲丧事的吴威立,挂念着父亲的遗愿,就在那个下午,趁家人比较齐,召集兄弟、侄儿,也请了父亲的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开家庭会议,研究办好父亲遗嘱的事,形成了一份详尽的《家庭会议纪要》,将遗嘱中的安排,逐条逐人地落实了下去。吴威立又写了一份《交房申请》,请父亲的秘书送到了财政部,表示“我父亲交房是个人的意愿,不是国家所提倡的事,因此也不要宣扬。我们兄弟都已买下了本单位分配的住房。代父亲上交这两套住房,是出于子女们对父亲的尊重,完成他的遗愿。”

这份《交房申请》送到部长助理王军手上,王军又一次被感动。几年前,吴老写给财政部领导的两份遗嘱,就让他非常感动。他从吴威立写的《交房申请》的字里行间再次感觉到,吴老的高大和他家人的高尚。王军清楚,虽然这是吴老的私产,但他和家人都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坚持交公,他只有按吴老遗嘱办,才是对老领导最大的尊敬。他马上批示了相关部门照此办理。

吴老“走”后,有人对吴威立说,按规定老人的房子你们也可以不交,而且这个黄金地段的房价涨到了好几万一平方米,两套房要出售,至少能卖近千万。面对这样的大利,吴威立和他的兄弟们没有动心。依照父亲的遗愿,在吴老去世三个月后,吴威立很快整理搬走了万寿路两套房的东西,把钥匙交给了财政部有关部门,并让出具了收条,实现了父亲交待的,“走”后房子交还国家,“我是一个无产者”的愿望。

吴波没有大额存款,因为他把大部分收入都用来帮助了别人,留给后人的仅有3万元的积蓄。这笔钱除了付丧葬费和儿子搬出公房等费用外,几乎没有什么剩余。

不沾一“尘”地来,不沾一“尘”地去,他要让自己的灵魂不沾尘灰,这是吴波追求的人生境界。吴波实现了他的人生夙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