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感谢局长” 也许是竞标者的无奈(4)

中标“感谢局长” 也许是竞标者的无奈(4)

中标“感谢局长”,有多少权力关照?

招投标,是指为完成某个项目,由招标单位预先设定一个基本标准,然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综合考虑各投标人提出的价格、质量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中标人。

可以说,招投标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能有效避免工程项目建设中暗箱操作、漫天要价、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

然而,招投标本是一项利好举措,却往往在“权”和“利”的勾肩搭背之下,“好经被念歪”,量身定做、天价采购等花样繁多的招投标“内幕”,一直饱受诟病。

这不,近日河南汝州市委机关一会议室装修改造工程的招投标,也上演了一出“悬疑剧”。工程尚未开标,就有疑似“感谢局长、人民币”和“可怜别的招标企业”的中标微博内容曝光;开标三天后,官方公示显示果真是该企业中标。事件发展至此,种种迹象直指“有钱就是任性”,网友纷纷猜测中标的背后肯定有局长的权力关照,“内定”、“黑幕”等舆论质疑和谩骂之声铺天盖地而来。

对此,招投标双方当事人坐立不安,纷纷作出回应:招标方汝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称招标不存在贿赂等违规行为,公示期间亦无异议;涉事企业则称,经查该微博并非内部员工所为,或为对手恶意中伤。

正如网友猜测一样,每逢遭遇招标腐败质疑,官方必然以“符合规定”、“程序无问题”回应。如此,事件真相依然扑朔迷离,中标“感谢局长”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权力关照?

在相关部门尚未给出事件调查结果前,笔者不敢妄加断言此次招标是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无风不起浪”,即便有无事生非的网友“胡乱造谣”,如今“谣言”成真,相关部门不妨顺着“蛛丝马迹”去好好查查。若有局长的权力关照,就得下狠手把招标腐败“一锅端”,斩断权力“黑手”;若无,就得对“造谣者”追究责任,倘若是对手的恶意中伤,也要让其“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当事人一份清白,给公众一个明白。

当然,查明中标“感谢局长”闹剧真相之后,莫忘反思“权力关照”对招投标的影响力。

毕竟,揆诸现实,诸多招标腐败案件中,“钱”的充其量只是个“配角”,真正的“主角”却是失控的“权力”。一旦拥有权力关照,招投标不过是个“幌子”,“老子”招标“儿子”中标、明招暗定、“黑白合同”等“戏码”轮番上演,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腐败“势不可挡”,既破坏了公平正义的程序机制,也让政府公信力“很受伤”。

说到底,招标环节腐败屡禁不止,关键在监管失效导致了制度失灵。要惩治预防招标腐败,必须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相结合,通过完善招投标法相关配套法律,让制度硬起来,有效杜绝招投标环节的程序空转,使权力关照无门、寻租无路。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先进、可操作性强的评标体系,强化招投标信息公开,让公众和媒体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实现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并加大对招投标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坚决遏制“权力黑手”趁火打劫,敦促官员干干净净用权、清清白白招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