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留住乡愁 推进“人的城镇化”(3)

湖南:留住乡愁 推进“人的城镇化”(3)

摘要:湖南的新型城镇化和特色村镇建设必须充分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将湖湘文化资源与湖湘山水生态资源紧密结合,在保护传统村镇历史文化景观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打造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带动乡村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我们为湖湘大地“留住乡愁”所做的有益探索。

3、以留住乡愁推进“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建设

湖南日报:既然乡愁是一种乡土文化记忆和地方文脉的表达,留住乡愁肯定有助于特色村镇的打造,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结合湖南的实际为湖湘大地留住乡愁,传承乡土文明,打造湖湘特色村镇?

刘沛林:湖南的新型城镇化和特色村镇建设必须充分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将湖湘文化资源与湖湘山水生态资源紧密结合,在保护传统村镇历史文化景观和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打造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带动乡村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我们为湖湘大地“留住乡愁”所做的有益探索。从2014年开始,我们一直致力于在“留住乡愁”的基础上,打造“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工作团队已组织专家拟定完成了“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考核验收的指标体系,计划从2014年到2020年期间,在全省分批开展80个至100个“湖湘风情旅游小镇”的遴选和建设。

湖南日报:看来,要留住乡愁,传承历史文脉、放大文化基因、实现自然人文和谐、发展与保护相得益彰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所不容忽略的原则。那么,“湖湘风情旅游小镇”作为湖南境内的特色村镇建设模式之一,如何根据相应条件进行科学遴选和建设?应该考虑建立哪些相对明确的指标和标准?

刘沛林:湖湘风情旅游小镇的遴选标准和条件是明确的。遴选标准和条件包括必备条件、否决条件、评价标准、评价分值等方面。评价标准分为景观与价值、市场与效益、规划与建设、设施与可达、环境与保护、服务与管理等六个大的板块。评价要素涉及小镇的历史文化、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建筑特色、民风民俗、自然景观、周边旅游区距离与数量、购物场地、特色商品、餐饮条件、旅馆条件、居民素质、环境卫生、旅游服务等诸多方面。必备条件之一是必须保留有一条200米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湖南日报:您前面说到,建设特色村镇必须找准地方文脉,也就是要找准地方文化的基因,应该说这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

刘沛林: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实现一个小镇一个文化基因的挖掘,只要每个旅游小镇的文化基因挖掘到位了、确定准确了,特色的问题就随之解决了。我们近期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定位,初步解决了第一批拟建旅游小镇的文化基因的定位问题,比如,常宁市庙前镇的文化基因就是传统防御文化的“尚武”,新化县水车镇的文化基因是农耕文化的“梯田”,湘西芙蓉镇王村的文化基因是多民族交往聚集的“边寨”,洪江古城的文化基因是历史上沅水水路上的重要“商埠”,等等。

湖南日报:将“留住乡愁”的理念和传承乡土文明的思想,通过打造“湖湘风情旅游小镇”的方式和途径,落实到特色村镇建设,很有创意,应该已经“花开三湘”了?

刘沛林:半年来,我们重点承担了首批10个“湖湘风情旅游小镇”名单的确定、文化基因的提取和保护特色的定位、小镇整体改造方案的策划,等等,成效明显。比如桑植县洪家关镇,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又是除云南以外全国最大的白族聚居地。为了迎接2016年贺龙元帅诞生120周年活动,根据我们的设计,地方政府决定将洪家关镇的建筑风格由原来的混杂状态改为以白族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兼顾土家族和汉族民居风格特点的景观风貌,整个街区在恢复当地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使其“白族”文化特色更加彰显。又比如常宁庙前镇的传统防御文化风情旅游小镇的打造。庙前镇是一个以中田古村落为基础兴建起来的建制镇,中田村大约建于清代,是一位武官出身的官员为确保家人免受土匪和盗贼的侵扰而在此修建的,其最大特点是对外防御性很强,体现出强烈的军事博弈文化和防御文化。因此,对其景观基因定位为以防御为特色的“尚武”基因,有助于在庙前小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和风貌建设中体现地道的地方文化基因,留住乡愁记忆,传承乡土文明。

总之,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了乡土文化的根和魂,对于打造有灵魂和个性的湖湘风情旅游小镇,推进“人的城镇化”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