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档案造假”也是一种腐败(4)

“干部档案造假”也是一种腐败(4)

干部为“洗白”档案造假 弄巧成拙白洗了

干部档案是记载干部基本信息、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全面地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然而这样的干部档案却是成为了不少干部“洗白”自己的一个利器,因为现如今档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成“公开的秘密”,这样的一份“公开秘密”不知道把多少的干部给送上了“断头台”。但是屡禁不止的当下,仍然是给我国不少地方的人事调动和干部提拔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涂改、伪造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明确把“不准涂改干部档案,或者在干部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等方面弄虚作假”,列为“十不准”之一。然而这样的不准确不足以让干部引起高度的重视,反而是把这样的不准给演变成了一种“潜规则”。甚至有基层干部说,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将“洗档案”当成火线上位的“临门一脚”。

这些是党员干部的可悲,也是群众们的可悲。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

为何干部要如此的痴迷在自己的档案篡改中呢?难道过往的自己是如此的不堪吗?为了金钱和权力如此的迷恋自己的步步高升,这样的干部即便是让你把自己给“洗白”了,那在不少人看来也是“白洗”了。因为你的内心的肮脏,是用这个白纸黑字是无法来磨灭的,只有真正的敢于坦荡的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样的干部才是纯净无暇的。

【启示与思考】

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准确,是公平选人用人的基本底线。但近年来,少数干部自身条件不够,却靠档案造假来凑,档案造假的背后无不暗藏着利益输送、用人腐败。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屡禁不止,抹黑的是党员干部的诚信形象,损害的是选人用人的公信力。若任由档案造假肆意蔓延、前“腐”后继,就会很难做到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导致组织部门考察不准、用人不当,选不准、用不好干部的恶性循环。

干部档案造假是严重失信的行为,于私于公毫无益处。对自身而言,倘若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去,如何面对未来,有所担当?对人民而言,干部为一己之私顶风违纪,何谈服务群众,为民谋利?因此,他们处心积虑给档案“整容”,将背景“洗白”,实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档案是干部的一份诚信名片,不容亵渎。每位干部都是权力的执行者,干部的选拔任用涉及到各方面政策的落实。干部一旦失信,就会损害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唯有勤勉尽责,才能获得组织认可,群众点赞。党员干部成长提拔没有捷径可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没有真才实学,仅靠弄虚作假,只能贪得一时之利。

干部档案造假非一人之力可为,加强档案审核力度,可以堵住漏洞,防止用人失误。此外,还要完善监管体系。不仅公安、人事部门要谨慎用权,各个单位都应形成制度约束,每位党员干部都有义务维护好这份诚信档案,让篡改档案这种“公开的秘密”在阳关机制下彻底曝光、消失。

通过坚持常抓不懈、不停不松,实现对干部人事档案的常态、长效管理,才是杜绝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长效之法。整治干部人事档案造假既要动真格,又要求长效,通过持续保持干部档案造假现象的高压态势,才能不让选贤任能的“硬杠杠”成为空摆设。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