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您觉得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规避什么问题?
冯骥才:国家首先要清楚,国家应该支持,比如这个作品出来,国家应该发现这是比较重要的作品,国家应该向全民推荐这个作品,放到一个位置上,让老百姓看到它,不能够像现在那样不管它,让它都在市场里平面化。现在所有的作品都在市场里边,是一个平面,它分不出层次来,老百姓觉得哪个好玩就看哪个,跟我们媒体一样,哪个消息八卦,就抢哪个。
求是网:您是说需要国家引导?
冯骥才:我觉得需要国家引导,且是国家战略引导。
求是网:按照您说的金字塔结构,应该至少分三个层次,我看您的提案里写的是,顶层是遗产文化,第二层是中层文化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文化,第三层是大众文化,对待不同的文化对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冯骥才:我觉得大众文化应该交给市场,商业文化都在大众文化的层面。这个,国家管理好市场就行了,精英文化属于中层的文化,中层的文化就是老百姓伸一下手可以够到的东西,不是一个完全仰视的,像歌剧、经典交响乐什么的,它需要一定的修养,它是老百姓伸手能够着的,够着会有一种努力后获得的快感。
求是网:那普通百姓要想实现最高峰的欣赏,是不太可能的吗?
冯骥才:当然,一个民族的高峰还是少数,精英这个中层特别重要,这个层面只要你养育好,它是不断提升的。
求是网:也就是说通过培育,通过提高基础,哺育中层,最后达到对高层的理解?
冯骥才:对。我们时代到底到达了什么高度,这个最重要。有了《红楼梦》,你就知道我们的小说到了什么地步;有了李白、杜甫,就知道唐诗到了什么高度。如果没有唐朝几位大诗人,中国诗歌的高度就会差一截;如果没有四大名著的话,中国文学就差了一大块,如果有比《红楼梦》还好的一部小说,放在中国文学史上,中国整个文学还要提升一块。当然我们不可能期待当代两年之内就出现这样的人,但是你得有一个适当的文化氛围。
求是网:这个氛围怎么营造?
冯骥才:氛围,我们现在许多领域都没有,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我们没有思想界,我们没有批评界,我们没有学术界。比如,我们舞蹈家们应该有舞蹈的学术界,大家来讨论哪个舞蹈好,现在舞蹈出来,好像就是自己想办法在北京演出几场或者是评一个奖就完了,没有研讨氛围。现在,许多领域完全是政府行为的方式在操作,它没有形成征求艺术家专业探讨上的一种交流。比如,你要到莫斯科去,莫斯科芭蕾舞界有一批人,它有写评论批评等各种各样的研讨。这样的研讨良性循环,就会形成文化交流的氛围,有利于推进文化整体的提升。
求是网:那有没有文人相轻的芥蒂在里面,文艺批评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冯骥才:我觉得良性氛围是需要慢慢营造的,政府要创造这样一个机会,好的东西政府应该推荐。像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他们把最好的艺术家集中在一个地方,民族的文化的尖儿都在那儿,那个地方是文化顶级人物的象征。进去与否,跟级别没有关系,不是说你创造好的作品,我就给你副部级。它是艺术界权威的象征,是非常纯粹的。这些年的腐败,不完全是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官场习气的腐败很可怕,它把一切都官场化了,一切权力化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