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张清单”实现“大道至简” (2)

用“三张清单”实现“大道至简” (2)

摘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从来都是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将“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方。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内容,求是网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郝宇青为您解读。

“负面清单”方面主要表现为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在市场监管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责任清单”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组织机构优化、政府的宏观管理水平和行政效能的提升。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了行政权力结构,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了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行政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科学、稳定、高效、廉洁创造了条件。而在政府转变职能,尤其是减少微观事务管理之后,各部门得以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管宏观、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得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工作。同时,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就这些成绩而言,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求是网:您认为,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政府应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才能做到“放权”不“放任”,“管好”不“管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呢?

郝宇青: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体制机制和权力本身的惯性作用,简政放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对此,我觉得刚才提到的三张清单,说到底,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就是要达到“捆绑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的目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应当说,这是简政放权方面改革的重点。

当然,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宏观管理方面的作用,两者要齐头并进,不能偏废。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放权和松绑,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制度的创新——政府制度创新和市场制度创新。政府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市场提供完善的政策环境和条件——尤其是要重点解决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外部性问题,如收入分配、社会公正、社会组织发展、社会自治、环境保护等,释放市场活力和经济红利。市场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垄断行业、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为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其实,这里说的“减法”,是指减少政府对社会和企业过多的直接而微观的干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这里所说的“乘法”,是指权力下放,还权于民,创造一个宽松、公平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激活社会和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强大的政治动力。

当然,对于职能转变中的政府来说,如何真正做到“放权”而不“放任”,“管好”而不“管死”,是一个重大考验。这是因为,在我国过去的政府体制改革中,存在着“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其实,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自身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处于混淆不清的状态,或者说,对权力迷信、迷恋,对责任却不愿担当。而要真正做到“放权”不“放任”,“管好”不“管死”,那就要处理好“放”与“管”的辩证法。“放”是要政府放弃那些直接的、微观的干预行为,但绝不是政府简单的一放了之和放手不管,而是要承担起宏观调控和监管的职责。放而不管,就是不作为,就是懒政怠政。这就要求政府做到“放”与“管”的有机结合。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要下大力气处理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者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