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四有标准”的价值内涵与时代要求(2)

县委书记“四有标准”的价值内涵与时代要求(2)

坚持把“心中有民”作为毕生追求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就职演讲的铮铮话语,深刻揭示了执政党的执政本质,郑重宣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承诺。“心中有民”是对这一崇高追求的细化、深化和具象化。

首先,心中有民是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启迪。自秦汉以来,郡县治,天下安,就作为古代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传承下来,符合中国地理特征,反映政治文化特点,凝练历代政治智慧,是深度理解中国特色的重要视角。从那时起,无论是“七品芝麻官”的角色扮演,还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经典传颂,都反映了淳朴乡民对奋发有为、刚正不阿、秉公用权、为民请命的“县官”们的美好希望和深情寄托。党执政以后,县委书记和领导干部有了为民服务的更好的便利条件,有了为民谋利的更厚重的责任担当,有了把历史经验赋予时代内涵的更有利的制度和环境,对县委书记和领导干部群体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不能把心中为民确立为领导干部的毕生追求,不仅是总书记深层思考的一个大问题,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其次,心中有民就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到底。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中有民的政治承诺践行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人民群众不光用耳朵听、用脑袋想,还会用眼睛看、用心去体会。特别是当前,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了。如果没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政治耐力,没有与人民群众共建共创的“锦囊妙计”,没有顺应科学发展和群众期待的实际行动,“涛声依旧”和“乱折腾”的结果都只会让人民群众失望,使执政党的威信威望大打折扣。

第三,心中有民就要摆脱私利私欲的思想羁绊。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县委书记要摆脱心理上的私利观,告诫县委书记破除干事上的扭曲政绩观,倡导县委书记以老百姓的利益为自己最大政绩。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政绩的大小好坏,干部的家长里短,百姓有着清楚的衡量和权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良好口碑才会树起来,社会风气才会好起来,农村现代化才会建起来。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