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朱松岭:准确把握民主的深刻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二、民主的特点

民主的问题在于它的概念本身很复杂,有很多方面的含义,其实这就是民主的一个特点。民主除了这个特点还有其他的特点,包括民主模式的多元和民主治理的矛盾。

第一个特点:民主概念的模糊。民主究竟是什么东西众说纷纭,但是概念的模糊性反而使得它的影响最大。这个词语到底具备怎样神奇的威力呢?在很多人看来,它是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在实践当中证明,民主并不是万能的。

比如,很多人说我要去选举,我要一定要有自己的选票去选举自己的政府。有人说你选了以后能发生改变吗?很多人想想说,不可能有多大的改变。没有多大的改变你为什么还要去选呢?起码我心里舒服,有些人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另外一些人说,选票有没有作用?有作用,选完了以后我觉得能得到改变。还有的人说我不需要选票,我只需要通过协商把很多问题跟我说一下,我了解了就可以,知道了就可以,我有了知情权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所以民主的众说纷纭一直都是存在的。

刚才我也报告过,实践证明,民主不是一个万灵丹。恰恰正如提出 “历史终结论”的著名学者福山先生所讲,民主如果没有国家能力,没有法治的支撑只会造成政府的失灵。其实我们看一看,把世界各国的民主的例子拿过来研究一下,这个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二个特点:民主模式的多元。刚才我也报告过,从希腊时代的雅典到中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到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到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到民族解放运动之后产生的一系列第三世界国家,都标榜和实践着自身的特色民主。即使是西方民主也存在着欧洲大陆和英美的不同,英国之间又存在着君主立宪和共和制的民主的不同。所以模式上,单纯在西方的这些国家里,所谓的西方标榜典型的民主的国家里就存在着很大差异,更不用说第三世界国家了。近似的宪法在很多国家实施,效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总统,德国总统和法国总统发挥的作用就不一样;同样是成文宪法,美国的成文宪法和印度的成文宪法所发挥的作用就不一样;同样的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在菲律宾与在法国和其他国家里可能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就说明民主模式的多元化是一个特点。民主没有固定的程式,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民主模式,我们也是。

第三个特点:民主治理的矛盾。民主意味着什么呢?民主从根本上讲,意味着对民意的尊重,民主尊重民意,但民意往往是复杂、多元、多变的,甚至民意在有些情况下是急功近利的。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现象与问题,使得要解决普通民众所提出来的种种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并不是每一个普罗大众都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专业能力。所以建立有效的专业政府来对国家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政府需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所以它与某些短视,甚至局部的民意可能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冲突。所以政府在贯彻落实自己长远计划的时候,往往就与民众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民众、政府、国家、社会之间往往因为民主治理的矛盾而产生冲突、对抗,甚至其他方面种种形态之下的矛盾,这些矛盾也同样构成了民主的特点。 

东方的民主,西方的民主,都在提民主,但是东方民主与西方民主确确实实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在西方的很多国家里民主是根本,民主的根本从哪来呢?来自地方自治,比如说美国、英国,他们地方自治的权力是极其大的,这意味着政府的很多权力不能够向着这个地方染指,所以风也过,雨也过,国王不能过。所以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建立在地方自治基础之上的西方民主有着扎实的根源,它的根脉直接伸向西方社会的深处,它有着非常强烈的原动力和继续的能力。这就是西方随着移民、殖民及他们治理模式全球化的推广,逐步推出去的一个原因。因为带着这帮制度的人在跟着制度在走。

东方有很大的不同,东方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民本社会。我讲的东方不仅仅包括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中南半岛,甚至包括印度等诸多国家和地区。西方式的根植于地方自治基础上的民主,为什么到了东方以后水土不服呢?我们看一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等很多国家都实行了西方式的民主选举,他们也是按照这种模式去运行的,但是治理效果并不好。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实现了这种西方式民主以后,治理反而出现了问题,经济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诸多方面的问题都出现了。反而权力相对集中,按照自己的脉络发展起来的模式进行国家治理的国家或者地区,做得更好一些,经济发展的更快一些,文化特色更彰显一些,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东方国家里,它的根本的定义或者概念是民本而非民主。民本作为东方国家的基础,它是相对于军本位和官本来讲的,其实民本、军本、官本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比如说在中国古代,民本的问题讲的就是明君贤臣为了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而得出的基本的统治观,它的主要观点是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老百姓感觉到这些就觉得到很好,老百姓感觉不到这些的时候就觉得不乐意。东方的民众有一种寻求清官,寻求明君的思想。那么这些问题展现在治理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本思想大概包含这么几个组成部分。

第一点重民、贵民。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存在敬天保民的思想,从商周以降,一直到现在,这种观念一直都有。在我们的古典文献里也可以看到“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立君为民”这些古训,在《左传》里就明确提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重要表现。

第二个民本思想重要表现,就是爱民、仁民。在《墨子》里就提到“兼相爱,交相利”,这也是一种爱民的思想。

第三个表现就是安民、保民。《尚书》里面甚至提到“欲治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所以保民的思想非常重要。这些问题就充分说明,统治者注意到民本的重要性,注意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重要性,往往社会治理进行得就比较好;民本的思想贯彻得不好社会就往往出现动荡,因为这个时候老百姓不乐意。但是这种土壤跟西方那种自治的土壤不一样,尽管我们中国存在着乡绅自治,也有自治的传统“皇权不下县”之说,但是毕竟那种自治是来自于上面对下面的一种权力的赋予,是一种授权,他跟西方的地方自治、长成并且让渡权力,逐步往上延伸这样一种民主有着根本的不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