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众创新营造更好的激励环境

为大众创新营造更好的激励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年的两会上成了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代表委员们热议。去年3月份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更多的“草根”投向其中,掀起“众创”热潮。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巨大杠杆撬动下,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大众创新创业俨然成了一道亮丽的时代风景线。

然而,创新需要良好的激励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并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这充分揭示了大众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把鼓励和支持大众创新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了全党和全社会面前。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大胆探索。历史经验证明,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都不可能发展和进步;惟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造,才能自立自强,兴旺发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30多年来,千千万万有理想抱负有才华智慧的中华儿女,积极融入改革开放时代洪流,在广阔的舞台上放飞梦想、大显身手,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推动了社会发展。面对未来,我们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义无反顾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出路仍然在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创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化改革是民富国强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断地为市场松绑、为企业添力,为大众创新营造了更加创业化的环境。对于一切立志于创新创业的人来说,应当百倍珍惜这一时代机遇,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投身深化改革,努力在破解新的发展难题、促进经济稳增长中建功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改革创新,离不开激励环境。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此话充满了唯物辩证法。要干要改革,就要有不怕冒风险的担当,这是一种对改革代价的清醒思想准备。如果说敢于担当是内因的话,那么鼓励“敢破敢立敢闯敢试”的环境就是外因。内因、外因统一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无论对于个人的成功进步,还是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敢于担当与激励环境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前者要求改革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勇创新业,在开拓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后者要求社会为开拓创新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使“敢于担当”受到尊重和鼓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