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的北京印记

抗日将领的北京印记

摘要:在“七七”事变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以著名抗战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命名的三条道路,采访了三位将领的后代、三条路上的人与事,试图透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缅怀先烈,感悟未来。抗战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的思考却不能停止。谨以这组报道向千千万万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致敬!

在“七七”事变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以著名抗战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命名的三条道路,采访了三位将领的后代、三条路上的人与事,试图透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缅怀先烈,感悟未来。抗战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的思考却不能停止。谨以这组报道向千千万万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致敬!

  赵登禹路

1947年,北平市政府为纪念抗战将领赵登禹,将北沟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在这里居住工作过的一些人知道赵登禹是抗日英雄,但鲜有人知其详。就连赵登禹之女、80岁的赵学芬也对记者说:“很多人都以为我家在那,其实我们对那条路一无所知。”

  ◇命名学校

全民族抗战爆发那一年,赵学芬还不到三岁。她对父亲的了解,是后来回老家山东菏泽听乡亲们介绍、搜集资料才一点点形成的。

“文革”期间,因为害怕,家里留下的父亲唯一的照片也烧掉了。也就在那个时期,赵登禹墓被破坏,赵登禹路也改称“中华路”。1980年,赵登禹墓得以重修。1984年10月,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此路恢复原名。

在赵学芬等人的积极奔走下,199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60周年之际,北京市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中学。

1937年7月28日,就是在大红门,时任29军132师师长的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年仅39岁。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授赵登禹为陆军上将。

后来赵登禹中学与嘉园小学合并成立九年制北京赵登禹学校,赵学芬任名誉校长。

在赵登禹学校的教学楼前,身着戎装的赵登禹白色塑像,注视着进进出出的师生。

  ◇铭记历史

从地铁14号线大瓦窑站向西步行约三四百米,就是赵登禹将军墓。墓地附近,散落了一些被风吹落的卡片,那是赵登禹学校的学生祭扫时留下的。

据附近居民讲,除了清明节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平常很少见到有人来瞻仰将军墓,也没见到有人专门来打扫、管理墓地。

作为赵登禹学校的校长,徐唯要求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要讲赵登禹的故事,老师也会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常设的赵登禹将军事迹展。

目前,学校正在扩建展室,计划建成小型的赵登禹将军纪念馆,融合实物、图片、音视频资料,也在考虑建一个喜峰口战役或南苑阻击战的沙盘,通过电子屏进行多媒体展示。新的赵登禹将军纪念馆将在今年9月1日学校开学时正式启用。

住在赵登禹路54岁的楚先生希望赵登禹路上能设立纪念馆或宣传栏。

他说:“我希望我的后辈能自豪地跟人说,我住的街道是以一位抗日英雄命名的。”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