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的北京印记(3)

抗日将领的北京印记(3)

摘要:在“七七”事变暨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以著名抗战殉国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命名的三条道路,采访了三位将领的后代、三条路上的人与事,试图透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缅怀先烈,感悟未来。抗战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的思考却不能停止。谨以这组报道向千千万万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世界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致敬!

  佟麟阁路

有位老人经常从佟麟阁路经过。一次,当他停下来看佟将军的介绍展板时,有人问他是否了解将军生平。

“是的,非常了解。”老人说,“因为他是我的父亲。”

老人名叫佟兵,是抗日名将佟麟阁将军的小儿子。他家距离这条全长1500米的路不到三公里。佟麟阁路总能唤起他难忘的记忆。

  ◇小儿回忆慈父

在佟兵童年的回忆中,父亲是充满温情的。因为他属牛,父亲总是宠爱地叫他“小牛子”,每天回家会抱着他亲一亲。佟兵记得父母的感情很好,父亲从没跟母亲红过脸吵过架。佟麟阁夫妇结婚20周年纪念日,佟将军为夫人打了一副金镯子,上面刻着“瑞卿夫人,随我廿年。戎马颠簸,历尽艰危。含辛茹苦;风雨同舟。尊老育幼,克勤克俭。镌此数语,以志不忘。”除此之外,佟麟阁对父母也是百般孝顺。

1933年,冯玉祥领导的抗日同盟军被迫撤销,佟麟阁深感报国无门,便到了香山脚下过起了隐居生活。一次,佟兵正在香山的家踢毽子,赵登禹一行来访。但佟兵当时并不知道,赵登禹此行是为了请佟麟阁出山抗日的。这一复出,佟将军再也没有活着回到宁静的香山。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佟麟阁和他的部队因被叛徒出卖遭遇伏击,佟将军牺牲了。柏林寺一位方丈冒着生命危险把遗体藏在寺中,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政府为佟麟阁举行国葬。

“那年7月28日,我父亲的遗体从柏林寺送到香山故居旁边安葬,经过东四、东单,万人空巷。”佟兵回忆道。

  ◇历史需要传承

佟麟阁路最早的时候并没有路,而是一条排水沟,上面架了好几座小桥。民国时期,为了解决道路问题,改善卫生环境,政府就把那条沟盖上了,那里也就成了“南沟沿”。路虽不长,两侧却有三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建筑。路东62 号院内,有民国参议院和民国众议院旧址。路西85 号的中华圣公会救主堂,是北京地区建立的第一所教堂。

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停下来看一看路边关于佟麟阁事迹的展示牌——那个牌子最近也不知所终了。对59 岁的清洁工老杨来讲,这条路是难以打扫的死角。老杨来自河南信阳,他的父亲也曾打过鬼子,13 年前去世了。他2002 年开始在这里扫街,每天扫三遍。“这条路不好扫,餐馆多。”他说,“但是现在马路牙子比以前修得更平整了。”

没有触摸过那段历史的人无法理解这种感受。涭水河小学教导主任韩俊英说,关于这段历史,有时老师讲得声泪俱下,孩子们看着老师的表情却一点儿感觉没有,小学生还理解不了。“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样来的,了解这条路为什么这样命名,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将军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韩俊英说。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