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是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认识和评价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两个历史时期一脉相承、共同内含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这一更大的历史时期,厚此薄彼和虚无历史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
辩证法的魅力:在和谐中相通,因相通而共赢
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就能让我们的话语更有魅力,我们的思想更有力量。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和改革的论述中体现得极为充分。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庄园会晤时讲“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这个论断其实是从哲学的高度让世界对中国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有了新的认识。
“相通”是充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不像西方人总想把中国梦等同于美国梦,也不同于有些人把美国梦与中国梦渲染得水火不容。所谓相通,不同中有共同,共同中又有不同。由于中美两国历史渊源、发展方位、自身条件、奋斗目标等等不同所导致中国梦与美国梦之间的差别是明显而又深刻的。但是,中国梦与美国梦追求成功与幸福的愿望是共同的,中国梦与美国梦在通过符合自己本性彰显自己优势的途径实现成功的思维方式上又是共同的。
改革本来就是辩证发展的过程,认识改革推进改革同样离不开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对于中国改革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既没有现成的蓝本,也没有确定的图景,甚至连其本质都在不断地被发现过程中,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性所在。干全新的事业,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探索就得继续“摸石头”。当然,我们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否定改革的顶层设计。改革从不忽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更不否定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必要性,要通过顶层设计来优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通过顶层设计为改革明确方向,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为改革探索道路。这既是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更是对中国社会三十余年来改革经验、改革价值、改革目标的坚持。
认识论的高度:党员干部要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起头脑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同时还要改造主观世界,通过改造主观世界可以为更进一步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如何从“不敢腐”、“不能腐”走向“不想腐”,如何让党员干部做到“心中有戒”,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就需要固本培元,在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施工,在心灵深处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讲,“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而当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就能自觉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和人民勤奋工作,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境界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当党员干部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起头脑,用优良传统培育起精神家园,也就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就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转变作风、反对腐败就会取得根本性胜利。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