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大难点(2)

透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大难点(2)

陈竺也曾指出,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老百姓看病还是要往大医院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由于工资待遇低、业务发展空间有限,经过系统培养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少愿意到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工作。

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局局长刘华指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应实施全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此外,刘华认为,在实施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同时,也可以发挥大医院的优势,按照区域规划和医疗特色领办、协办乡镇卫生院,组建市、县、乡医疗集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流动和培养。

这次医改提出,将在大医院建立大规模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陈竺说,这将是一个走出人才困境的“牵牛鼻”之举。更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大医院经过正规培训后,可以下到基层工作。

基本药物制度能否让药价“应声而降”?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葛延风说,推进这一制度旨在降低费用,是保证老百姓有药可用,用得起药,能合理用药的手段。

《意见》中明确,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但是基本药物目录如何建立?如何保障它的生产和供应?这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用基本药物制度真正解决“看病贵”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针对药价虚高的问题,我国此前已对药品采取招标采购。然而由于“以药养医”机制的存在,出现了药价越招越高、廉价药一招就死的怪现象。

李玲指出,此前的教训表明,“招标不能唯价格论,一定要招数量。药品的生产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价格。”她说,考虑招标的因素,首先应是药品的质量,然后是数量,最后才是价格。

刘新明也指出,基本药物不等于便宜药、廉价药,而是临床必需的,使用方便,价格合理。而如何确保建立一条招标透明、定价合理、使用规范的完整链条,才是让老百姓享受到物美价廉药品、为其解决“看病贵”难题的关键。

“如果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不改,就算通过招标来完成采购,一定会走回到只卖贵药的老路上来。”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不切断医院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就会面临重重阻碍。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也表示,基本药物的关键在于确保临床使用,医疗机构能否尽快实行改革,才是能否实现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所在。

多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创收趋利明显,公益性严重弱化。“公立医院的维持、运行和发展主要资金来源是服务收费。”刘新明指出,由于医患信息的不对等,医院在提供服务中有过多自身利益考虑时,诱导需求很容易产生,无形中就会增加群众看病负担。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指出:“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目前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题的正道,而改变其‘逐利’倾向,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定位、投入和监管要综合配套。”

这次《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但如何平衡公益性和积极性,仍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

刘新明指出,能否调动医务人员“维护公益性”而非创收的积极性,是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他说,公立医院如果全部由政府投入,这虽能最大程度体现公益性,但是目前国家财力不允许,同时还有可能“养懒人”,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因此改革中一方面要增加政府投入,扭转医院逐利势头,同时通过合理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价值,改善内部分配机制,调动其积极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在完善补偿机制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必须探索新的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如建立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等,用管理手段来解决医疗服务的效率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