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

科学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

科学及其衍生的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安全、营养、健康、舒适、通讯、交通、娱乐等等的状况,增强了人们抗御自然灾害和影响自然的能力,从而在人类文化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作为文化形态的科学主要是以两种形式发挥其文化力量的,这就是破旧立新,或曰革故鼎新。当然,二者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不能截然分开,往往是破中有立、立时有破。不过,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分开叙述,先讲破旧方面。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批判也是科学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科学自诞生之日,就担当起破除迷信、革除陋习、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的角色。怀特海一语中的:科学实际上把我们的思想面貌完全改变了,把我们心中的形而上学前提以及构思的内容全都改变了。

严格地讲,仅仅破旧而不能在旧废墟之上立新,在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非建设性的破坏。科学并非如此,它在破旧的同时也在立新,帮助树立新制度和新观念。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哥白尼在怀疑和批判地心说的同时提出日心说,在粉碎宗教教条的同时确立了新的宇宙观。彭加勒在批判牛顿绝对时间的同时指出时间和同时性的相对性。科学和科学家之所以在革故时伴随鼎新,是因为没有一点新思想的批判,根本无法革故;也因为作为文化的科学,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源泉和思想的酵素,认清旧思想体系的裂痕和悖论,往往能够提出新问题,从而为新思想的涌现创造契机。

科学在形而上层面的立新之举多不胜数,我们仅从三个视角论述。首先,科学给予我们以永恒世界的信念或世界模式,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根基之一。没有这样的科学自然观或宇宙观,且不说我们面对山崩地裂、日月盈亏,即便是面临经常发生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也会像先民那样茫然无措,惶惶不可终日。

尤其是,布朗深入探讨了科学的世界模式的建设性作用。他开门见山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有健全的理由去希望,从科学接受其“世界模式”的社会将比不从科学接受其“世界模式”的社会要好一些?它不会像其他社会一样,也以一场恶梦而告终吗?他的回答是,没有历史证据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历史上,我们的社会是第一个尝试与现代科学的巨大威力共处的社会,因此我们的答案只不过是个人信念的表达而已。然而,他还是坚持认为:“我们幸福而平静地生活在这个神秘的世界中的最大希望就是,力求更充分地认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的世界。知道是什么,对于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因而对于任何值得想象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科学给我们讲述的有关我们自己和世界的知识,比以往已知的任何社会都要多。如果我们要明智地利用这些知识的话,我们就必须学会把科学作为我们文化的一个宝贵组成部分来看待,而不仅仅把它视为物质进步的动因。……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科学的确具有独特的、宝贵的精神,如果我们或多或少地密切注视一下它所提供的‘世界模式’的话,我们将会看到,它打开了广阔的眼界,培育着重大的价值,并引导我们采取新的思维方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