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樵:祖国危难时 竭我一滴力

白雪樵:祖国危难时 竭我一滴力

1939年,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物资大通道。当时急需大批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3000多名南洋华侨也为此而归国参加抗战,他们就是著名的“南侨机工”。当时回国的女机工一共只有4人。去年,4位女机工中的最后一位——白雪樵老人,也安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在青年时代书写的“抗战家书”,却永远留了下来,铭记着那段历史。

1

1939年,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女青年,在回国参加抗战前,留给父母一封信。白雪樵原名白雪娇,祖籍福建安溪。1936年,父母将年仅22岁的白雪娇送回福建,就读厦门大学中文系。

抗战开始后,中国沿海的港口几乎全部失陷,唯有地处西南的“滇缅公路”,成为军事物资和工业原料的运输大动脉。得知国内车辆、司机严重匮乏,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参加抗战。25岁的白雪樵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报名参加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9年,3000多名南洋的热血青年华侨,唱着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别南洋歌》,分9批从踏上归国的轮船,奔赴烽烟四起的抗日战场。从槟城出发归国前,白雪樵给父母留了一封信。

白雪樵女儿陈耿凡: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但是,以有用之躯,以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争斗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了。 

2

在抗日战场上,南侨机工迅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一度担负了滇缅公路上近一半的物资运输任务。但艰苦的生活条件、日军的轰炸,也先后夺走了1000多为南侨机工的生命。在此期间,白雪樵等4位女机工多次要求要到最前线,都没有得到同意。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樵转赴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并参加了大学生抗日宣传队,徒步从川北走到陕西,宣传抗日。

抗战胜利后,1946年白雪樵回到马来西亚,参加当地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活动,并成为一所小学的校长。1949年10月1日,白雪娇带着老师,根据报纸上的照片,动手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学校里升起,这也是马来西亚槟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陈耿凡说,因为这件事,英国当局认为白雪娇是中共嫌疑分子,将其逮捕坐牢,一年之后把她驱逐出境,

1951年,经过7天7夜的海上漂泊,白雪娇抵达广州港,再次回到祖国。不久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直到退休。青年时代的传奇经历,老人很少在儿女们面前提及。

3

2014年,白雪樵先生安详地走了,按照她的叮嘱,孩子们没有给她举办追悼会,把她的骨灰撒进大海。人们也不禁再度回忆起,当年风华正茂的白雪樵奔赴抗战前线的时候,留给父母的那封家书。

白雪樵女儿陈耿凡: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4

1939年,当南侨机工白学樵的家书被马来西亚的中文报纸刊登后,激励了无数的华侨投身祖国抗战的大潮。

正如那篇家书中所描述的:“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有国才有家,正是那些不畏牺牲、舍弃小家的华侨,用实际行动,展开了全民族的抗战行动。

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四个字—“南侨机工”。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