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让科技多喝“地沟油”(2)

变废为宝,让科技多喝“地沟油”(2)

航空生物燃料研发热潮席卷全球

目前全球航空运输业每年消耗航空煤油15亿到17亿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总排放量的3%。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以生物燃料替代传统燃料的相关研发热潮席卷全球。

从2008年开始,一些欧美国家广泛开展了生物喷气燃料的示范飞行,2011年开始进行生物喷气燃料的商业飞行。2008年,英国维珍航空公司率先以波音747飞机进行了混合燃油的飞行试验;2011年4月起,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一架往返于法兰克福与汉堡的空客A321型客机上使用生物混合燃料;荷兰航空公司采用餐饮废油提炼生物燃料,并从2011年9月起启用使用生物燃料的客机;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2011年10月成功推出由英国机场始发的“餐饮废油航班”。

各大石油公司都投入巨资用于生物燃料的研发。英国石油公司曾支出5亿美元创建先进的生物燃料研发中心。道达尔等6家公司已研制出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可以把100吨生物原料制成20吨燃料。美国有关机构201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7%,达到1050亿升。美国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将占其能源消费总量的25%,2050年达到50%。

地沟油变航油,不仅是技术门槛

餐饮废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沟油”。“地沟油”一旦能够大量进入商业飞行,不仅可以减少出现在餐桌上的机会,还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不过,“地沟油”能否成规模地进入商业飞行,还需进一步观察,一些门槛亟须破解。

从目前生物航油的使用看,尽管在能源效能、驾驶、操控性等方面与传统石油燃料相比差距不大,但国内航空公司也未必有积极性尝试使用。退一步说,即便是出于“怕麻烦”的心理,也可能会影响到生物航油的使用,更不要说一些航空公司担心客源受影响的因素了。

这就需要国家有关方面进一步细化生物燃油的标准,不仅要让航空公司了解详细的技术指标,也要让广大社会公众知情,以扩大公众参与,共同形成推动“地沟油”上天的舆论氛围。同时,恐怕也需要管理部门出台指导性政策,鼓励航空公司积极使用生物航油,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政策引导结合起来。

此外,也不能仅仅从“地沟油”本身来考量其应用,还得跳出行业之外,从整个产业的全环节进行规划。比如,如何尽可能全覆盖地从餐馆收集餐饮废油,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并最终形成终端产品?这中间又如何实现更有效的监管,既能保障生物航油的质量标准,让航空公司以及乘客放心,同时也能避免“地沟油”在后续环节流失,重新进入百姓的餐桌?凡此种种,都不是轻松的事情,有待于进一步的细致规划、严密设计,以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推广使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其间涉及的并不仅仅是技术的门槛,而是掺杂了行业管理、社会治理、公众心理等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与博弈。可以说,技术上无问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巨量的工作去做。其中尤为重要的则是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并不是说公众就应该为“地沟油”上天付出代价,而是意在强调,新能源、新技术的终极目的仍在于提升民众的福祉,对此,应该有足够的宽容。

目前,我国从上到下都在倡导“创新型社会”,生物航油的商业化应用恰恰就契合了创新、环保的时代要求,也因此,其注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