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纠纷的业务能手
基层派出所面对家长里短的纠纷非常多,各种矛盾繁杂交错,有些纠纷如果处理不及时、不正确,极易引起群体性事件。
去年7月份,金龙村村民罗某同何某因为子女离婚问题多次发生纠纷,在一次争斗中,何某被罗某的家人打倒在地,造成何某的右腿受伤。孙长江接到报警后,迅速安排社区民警进行调查处理。
但在调处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何某亲属还扬言,如这次不处理好,他们就去抄罗某的家。正当社区民警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孙长江过来了。他简要了解情况后,转身去了一户村民家,找来了一名老党员。他和老党员一起将当事双方先后请进房间“密谈”。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一个小时,双方即达成一致意见。就这样,一场即将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的民事纠纷顷刻间被化解了。
回到派出所后,社区民警纷纷向他“取经”。他说,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要善于运用方法,刚才请来的老党员跟他结交了10多年,关系非常密切,老党员是位 “老革命”,在当地德高望重。他这是运用了“借力外援法”调解,孙长江告诉大家,成功的调解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五个字:“感情加方法”。
他的这种工作方法在民警中推广后,当地发生的现行矛盾纠纷,基本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后来,那些缠着乡村干部调处陈年棘手纠纷的村民,都纷纷转而找到派出所调解。六圩村村民方某,从2010年以来,经常因宅基地权属问题同邻居祝某打架,乡村干部从中调处了10多次,每次都是以赔偿受害一方的医药费而平息。
去年4月,两家再次因宅基地权属问题发生斗殴事件,方某被祝某打伤。方某一家找到孙长江,他了解情况后,决定从解决问题的症结入手,找来乡村干部,将宅基地权属问题一并进行处理。在他和乡村干部的共同化解下,这起纠结了3年多的疑难纠纷被成功化解。
坚守基层的“助学所长”
现年44岁的孙长江,是一位在基层坚守了22年的老民警。但是,自2001年他创建“艾美助学基金”以来,无论工作调到哪里,就把扶贫助学带到哪里,从未停止过。
2001年3月,孙长江调到趾凤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他经常下村入户走访,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社情民意。他发现,趾凤山区方圆几十里地找不出一个高中生,很多人是文盲或半文盲。这对于从贫困农村走出来,通过读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的孙长江来说,触动很大。
在那次的走访工作中,他得知已该上初二的小吴同学没有去上课,辍学在家。经了解,小吴的父亲务农收入很低,母亲身有残疾需要有人照顾,家庭困难无法供小吴继续上学。面对小吴渴望上学的眼神,孙长江内心受到震动。他心里想,一定要帮助小吴完成求学梦。于是,孙长江瞒着家人,从他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替小吴到学校交了学费。
后来,孙长江发现像小吴这种情况的留守失学孩子在农村还有许多。他分析,农村落后的症结在于读书少,受教育程度不高。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要帮助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能读书、读好书,再穷也要来读书,让更多的失学孩子重返校园。但是仅凭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他将自己助学的想法告诉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和妻子,以及在广东经商的弟弟。
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孙长江创建了“艾美助学基金”。当年,孙长江就在趾凤山区选定25名家庭贫困的学生作为助学对象,并一直坚持下来,目前助学对象已达85名。
在孙长江爱心的感召下,如今他所在的五里派出所7名民警和5名辅警,也分别同辖区特困家庭孩子结对。 2014年3月,孙长江在宿松县公安局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孙长江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不少爱心人士纷纷加入他的团队,目前队伍已达122人。
“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发扬‘最美基层公安民警’的精神,美在心灵、美在平时、美在小事、美在长久,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真心诚意服务群众,为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载誉归来的孙长江如是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