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荣:从独龙江来,回独龙江去

高德荣:从独龙江来,回独龙江去

“生活在群众中让人过得更充实,漂浮在官场上使人越来越浮躁。”一句平凡朴实的话,道出了高德荣大半辈子和群众打交道最深切的体会。作为从独龙江边走出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高德荣时刻不忘党的恩情,不忘独龙江的期盼,用39年的不悔青春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踏实做人、务实做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公仆本色。

从独龙江来,回独龙江去。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高德荣曾经做过两次重要的抉择:风华正茂之时,放弃怒江师范的留校工作,回到独龙江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当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主动请缨回到独龙江抓扶贫开发。一边是通向繁华富贵的康庄路,一边是崎岖坎坷的艰辛路。高德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生他养他的独龙江边,无论走到什么样的位置,无论经受怎样的考验,他总是选择和广大的独龙族同胞站在一起。他说:“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儿都不光彩,太难看了”,要“让独龙江尽快发展起来,让独龙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教育落后等客观困难,他敢做脊梁,敢于豁出去、顶上去,带领独龙族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大步向前。在担任贡山县县长期间,高德荣带领群众修通了独龙江至县城的公路,发展培育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如今,独龙族同胞不仅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落后面貌,而且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美好生活。高德荣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是往低处走还是往高处走的“站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法宝,也是共产党员的公仆本色。高德荣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常说,“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生活在群众中让人过得充实”。多年来,无论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岗位发生怎样变化,他始终把群众冷暖疾苦铭记于心,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2005年2月,持续暴雪导致贡山全县的电力、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大量民房和农作物、牲畜受损,直接经济损失为7132万元。时任贡山县长的高德荣亲自担任道路抢修组组长,夜以继日奔波于灾区。10多天里,他跑遍了怒江沿岸的20几个村委会。每到一处,他挨家挨户了解灾情、慰问灾民,深入第一线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救灾。有一个村公路被雪崩阻断,他步行3个多小时,去看望那里的灾民,村民见到他泪水都流了出来。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长期居高临下而不走近群众,就会变得难以近人心、接地气,长此以往,干群之间的感情线就会慢慢断裂,甚至还可能失了口碑、伤了民心。因此,他总是选择站到人民群众中间,群众的喜怒哀乐他听得清晰真切,群众的所思所想他件件明了于心。长期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强化着他心中对同胞和乡土前途未来的强烈认同,干群之间的情感有着牢固的牵系。39年矢志不渝地坚守奉献,使他成为了当地群众敬重的“老县长”,也诠释了共产党员当官为什么、掌权干什么、工作图什么。

一身正气葆清廉,两袖清风为百姓。自从选择回到独龙江,高德荣同志为了独龙江发展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修路架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但是从来没有为自己伸手张口。他说,“从严要求自己,严格管好家人,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情。”一件寻常衣服一穿十几年,一块普通手表一戴几十年;深入基层只要有个火塘就能安然而卧。不管置身何处,高德荣始终质朴实在、本色不改。在入党申请书中,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图名图利,高人一等,而是为了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党29年来,高德荣始终不忘初衷,他用一身正气抵御诱惑,坚守着党员干部做人为官的底线,秉持着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本色。

高德荣的儿子毕业后回贡山考公务员。有人想,一个副厅级领导的孩子考公务员还难吗?可是,他儿子连考了3年才考上。儿子结婚前带未婚妻去昆明拍婚纱照,当时高德荣也要去昆明,但小两口硬是没敢向父亲开口搭他的公车,而是挤了一天的长途汽车。他们知道,一开口就会被骂回来。可对当年的贫困户肯阿勇,高德荣与其一直聊到口干舌燥,还帮助肯阿勇家成为了县里的帮扶对象,如今肯阿勇有了像样的住房和稳定的收入,还买了摩托车,孩子也读上了书。

正是这身正气,让高德荣做人不失德、从政不失勤、为官不失廉,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身为领导干部,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从不以权谋私,从不搞特殊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维护着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形象。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