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元:“互联网+”透露出的中国创新新局面(5)

摘要:举世瞩目的2015年全国两会已经结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顶层设计、战略思维,全面助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腾飞,展现了中国信心,彰显了中国机遇。为更加深入地了解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计划及新亮点,宣讲家网站特别邀请到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张廷元主任,与大家共同学习体会。讲座共分部分:第一,2015全国两会印象;第二,2015全国两会背景;第三,数据解读2015全国两会;第四,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亮点;第五,中国互联网与“互联网+”战略。

2015年经济发展的目标7%左右而去年的目标7.5%左右,完成了7.4%,应该说两年的目标同处在中高速发展的合理区间,要在这个区间内做到游刃有余,就需要通过改革寻求新的活力,随着经济双引擎的开启,这个柔韧的发展空间,会帮助中国经济实现稳健转身。

改革路上任性不可有,韧性不可无,有权不可任性,要做好三个字那就是放管服。将最流行的网络用语用于简政放权,生动而且深刻,包括年轻的朋友都认为是很接地气,要做好这三个字——放管服,即放到位,管理好,服务好,慈爱还要规范中介服务,避免红顶中介。

关于新常态,是一种趋势,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三特点四机遇是什么,我们在解读“两会”报告的时候,发现新常态这个词在里面出现,但是要解读“两会”报告的话,必须要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提出来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个特点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题,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第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两会”报告的关键词,创新驱动。高速什么意思?这么多年来就是八九不离十,你们看一下GDP的曲线,大家几乎就知道了,数量速度四个字展示在八九不离十里面,中高速就指的是七上八下在我看来体会就叫七上八下,大家体会得到,8以下,我们去年定的是7.5%,完成了7.4%,今年我们定的是7%左右,完成7.2%也是7,7左右也在七上八下之间,所以合理区间,总的来说就是八九不离十和七上八下,但是这个七上八下与原来的重数字,重速度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完全不一样了,内涵增加了,这个很有意思。

另外,我们现在提倡中高速增长,是用智慧依靠智慧依靠知识产权,比如说机器人,大数据、核心技术、关键专利、杀手锏、产品,我们靠的是什么?知识经济。因为我们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靠的是智慧、知识产权。未来我们很繁重的车间、机械化作业的地方可能机器人会大出现,有人就在说,机器人出现之后那劳动力怎么办?升级,劳动力做更高智慧其他管理性工作,机器人去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事情,比如说机器人进入火灾的地方,救火的时候,我们的消费队员就不会牺牲,那这样的话更人性化,所以科技的发展含金量不一样,所以高速和中高速我的体现在这个点里面应该说是最深的。

习近平提出了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发展机遇,我还是要说到机遇,因为我们既要有信心也要有机遇。四个方面的发展机遇,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客观,我们只要哪怕是增长1%,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一个国家的整个GDP,这个盘子太大,体量很大,主要在这儿。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的动力更为多元。我们正在推进新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我们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也有烦恼,那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成长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这个四化就会化解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这是新常态下经济特点决定的,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外部风险大家都知道有很多风险,比如政治风险党派利益之争,这些带来的风险是蛮大的。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消耗更小,污染更少,这些都是。

第四个机遇在哪里,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所以有利于年轻人创业。

还有一个词语我们看一下,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这次两会报告最亮的一个,最大的一个词语就叫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的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改革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天前刚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的很快,“两会”一完,中央就出台了相关意见,我相信看了之后,有些地方非常落地的,我把它总结为五创——第一个创新,这是不可阻挡的,第二个创业,第三创意,第四创造,第五要实现创富。从人到城市到企业到国家,最后的目的都是创富。

关于创新的问题,基础理论主要在于微笑曲线,微笑曲线是解决我们创新的一个基础点,左边是研发设计,右边是品牌营销和服务,中间最低端是制造,中国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时代我们搞的是中国加工厂,那个时代主要是依靠便宜的劳动力,要素驱动,那么现在在新型的常态下,未来我们发展是引领产业,直奔两个产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这两个词语听起来比较搅,但是微笑曲线放在你面前你会很明白的知道什么叫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作为,能否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三个方面,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习近平说改革创新是这样讲的,“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一个进一个强一个胜,他把这三个解剖得特别清晰。

我们现在提出了创新驱动,企业一定要有这个意识,主动创新,要我创新变为我要创新那我们的企业就有前途,就有明天,还要注意一个意识,就是危机与创新意识要并重,中国企业和中国特别是央企没有这种危机感,在体制的环境下,他们是在保温箱里成长,所以危机与创新意识很重,韩国、日本那些企业,随时都有危机意识,所以危机与创新并重才可以实现发展。另外就是倒逼机制,还是要做到倒逼,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要树立这个理念,抓人才就是抓未来,说为什么中央“两会”马上就出台了创新驱动的一个意见拿出来了,创新的投入说到创新一定牵扯到投入,创新的投入是什么?人财智,有没有人,人是决定一切创新的关键因素,第二投入的资金有没有,研发的资金。另外就是智慧够不够,你是借智还是引智。另外既然投入了创新,那就有创新的产出,产出是什么?产出就是智力成果和知识产权,为什么“两会”之前特别是这次“两会”高度强调知识产权,另外创新要进行下去的话,一定要有激励机制,叫创新机理,这次“两会”说了,打破行业垄断与市场分工,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共环境,让创新者得到回报。这句话很有价值,任何一个创新者怎么回报,处理好创造者团队企业院校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创新的效率怎么评价,创新的评价机制怎么完成,怎么制定评价机制。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