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利器(3)

“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利器(3)

3、兼顾:

教育与工作两不误

当下中国很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上下齐心,全力推进。如何在治国理政与专题教育之间做好平衡?

在《方案》中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与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专题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两手抓、两不误。

孙晓莉直言,过去党内开展实践活动,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用轰轰烈烈的程序,搞了一些活动”。但是真正要起到作用,必须在工作之中体现“三严三实”,而不是把标语挂在墙上,让大家喊一喊口号。“教育与工作不是两张皮,而是应该内在地结合在一起。”

在谢春涛看来,如果专题教育妨碍了工作,那就失去了本来的目的。专题教育的效果应更多地体现在工作上。“最终不是看你写了多少笔记,讲了多少豪言壮语。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不可取的。”

“不能表面上好像受教育了,力度很大,实际上精力被大幅占用,反而把本职工作给丢了”,杨伟东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专题教育就是为了将“三严三实”落实到工作中。

专题教育应如何开展?《方案》中有明确的布置。

学习的材料很重要。在杨伟东看来,应当通过一些非常有效的载体,来深入闸释“三严三实”背后的精神。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这样的载体。

同时,十八大以来引人瞩目的反腐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反面典型和教材,能够让官员们有切身的感受。从个人、组织到党和国家,都能从这里面吸取到诸多教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深化对“三严三实”的理解。

组织领导同样不容忽视。自十八大以来,主体责任就是政治生活领域的高频词汇。分析人士认为,在专题教育过程中,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同样应发挥重要作用。“这意味着,这不是个人的一种学习和自我提升,而是有组织、有安排的活动,我们要把个体的、零散的教育变成有组织、有规模的学习,相互推进、相互监督,才能不流于形式和停留在个人感受上,真正取得效果。”

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专题教育的效果,如何检验?

在谢春涛看来,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应该看最后的工作效果。“不能一方面专题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一方面你这个单位不断出问题。所以,应该最终看实际效果,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多次强调这一理念。优良作风不可能形成之后一劳永逸,而不良作风的克服也需要时时进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等,客观导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耗时长久,并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对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出新要求。

根据《方案》要求,这次专题教育,并不是一场活动,专家认为,这就意味着,常态化的“三严三实”将会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