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信任困境”的形成与破解(2)

当下社会“信任困境”的形成与破解(2)

核心提示:破解“信任困境”的路径和方法就是要进行信任文化建设和信任制度建设。具体的目标和路径是,通过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使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心理和文化心理;通过制度建设来形成有效促进和保障人们产生信任行为的制度与规范。

社会信任如何重建

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社会信任出现的问题称为“信任危机”,可见社会信任的破坏的确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信任危机”一词是就信任破坏所产生的社会危害而言,不足以揭示我国社会信任问题的本质特征。笔者主张把我国当下的社会信任状况称之为“信任困境”。“信任困境”是从信任破坏产生的原因而言,它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任问题的本质所在,而且信任危机很容易让人从心理上过分放大当下信任问题。

我国当下社会信任的破坏,使人们进入了一个“信任困境”。正如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一样,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都知道信任比不信任好,都知道社会和谐比不和谐好,但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生活在一定社会规范、制度设计和关系网络之中,面对各自的社会交往场域,按照理性选择做出信任或失信行为,其结果是个人理性的信任或失信行为选择导致了社会非理性“信任困境”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影响大局,而且“信任困境”的破解,也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社会中个别极端失信行为的出现,是“信任危机”一词产生的社会背景。比如“杀熟”行为。媒体报道的陕西省富平县妇幼保健医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张淑侠,利用熟人对她的信任和人们对医生的信任,恶意拐卖熟人、朋友、同学初生的婴儿,就是典型的例子。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人很多也是通过“杀熟”来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杀熟”行为乃至“杀亲”行为的出现,是人们惊呼“信任危机”来临的重要原因。因为“杀熟”与“杀亲”行为,不仅有违于我们传统的道德伦理和中国重视特殊信任的传统规范,甚至有悖于生物界的行为常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杀熟”也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它的产生也与社会的制度设计缺失相关,比如对这类行为的监管存在漏洞,对这类极端行为的处罚缺乏震慑力,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从社会的整体来说,“杀熟”乃至“杀亲”毕竟是极端的个别行为,这类行为的存在并不能说明我们社会的信任被破坏到多么严重的程度。笔者认为就社会信任的整体状况而言,仍在“信任困境”可以解释的范围之内。比如医患关系问题,尽管不排除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存在医护人员职业道德下降的问题,但肯定不可能医生护士都变成了有意害人的坏人,其实听听医生护士的诉说,他们非常委屈和纠结,可见这是我国当下医疗体制造成的“信任困境”使然。再看所谓老人摔倒没人敢扶的问题。是现在的人都没有了起码的良心和同情心吗?显然不是,问题出在我们现有的制度设计不足以有效地奖励和保护做好事的人。做好人好事存在风险,本质上是人们对现有制度设计的不信任。

笔者不主张把信任破坏称为“信任危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信任危机”容易使人从心理上夸大信任问题对社会影响的程度。信任破坏或信任缺失并不会像“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那样中断社会的运行。在信任缺失的情况下,社会同样可以运行,只是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另一方面,一般“危机”可以采取有力措施相对化解,比如“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但信任却破坏容易,重建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修补和恢复的过程。

综上所述,社会信任的重建,就是要破解现在已经形成的“信任困境”。破解“信任困境”的路径和方法就是要进行信任文化建设和信任制度建设。具体的目标和路径是,通过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使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心理和文化心理;通过制度建设来形成有效促进和保障人们产生信任行为的制度与规范。现在党中央确立的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是中国社会破解“信任困境”,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建设高信任度和谐社会的有效方法。

(作者: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