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经济传统的内在危机(5)

西方政治经济传统的内在危机(5)

世界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习近平主席表态欢迎各国“搭便车”,某些势力则把香港社会拖进了狙击港珠澳大桥、“驱蝗”、“占中”等一轮又一轮无下限的政治恶斗中,在香港和内地社会之间制造裂痕,荒废学生学业。长此以往,香港青年前途何在?即使不曾参与街头动乱而继续钻研学业、提升自身知识业务能力,即使远走海外寻求发展,可是,哪怕是那些自我标榜“世界公民”的人,又有谁否认得了一个人在国外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他的母国实力?更不用说又有谁会尊重和信任那些破坏甚至背叛自己祖国的人?

经济和就业空间萎缩对青年未来意味着什么?让我们看看20世纪90年代投身阿尔及利亚血腥内战的青年“墙人”(因无所事事只能每天坐在墙头对过往路人指指点点或寻衅而得名),看看那些在近年法国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的全国青少年骚乱中打砸抢烧的骚乱分子,看看那些在2011年8月伦敦暴乱中将攻击警察、纵火、洗劫时尚店铺当成了狂欢嘉年华的小伙子小姑娘,再看看这几年在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烧杀抢掠无所顾忌的武装分子,……这都是些“病态青年”和“罪犯”(援引英国卡梅伦政府对2011年伦敦等地青少年暴乱的抨击),但并非天生病态和罪犯,他们中许多人本来不过是寻常巷陌里的普通无业青年,无事则生非,最终沦落至此。今天的“占中”青少年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如果他们的行动真的消除了香港经济持续上升的空间,压缩了他们自己未来的就业机会,逼得他们自己要去争夺日益缩小的经济资源“大饼”,在有心之辈的刻意操弄调教之下,他们会走向何方?

注释

①此处笔者先后选用过“战略资源”、“畅销资源”两个词汇,最终决定使用“大宗战略资源”一词。之所以不使用“战略资源”概念,是因为不少战略资源(如稀土)使用量较小,其收益尚不足以支持一种分离主义运动兴起;只有一种资源销量足够大、足够持久,其收益才足以刺激某种分离主义运动兴起。之所以不使用“畅销资源”概念,是因为一种资源即使一度畅销,但可替代性和可持续性较差,也不足以激励有关各方冒暴力冲突风险去争夺,只有战略资源才是可替代性低因而激励有关各方争夺的。相比之下,“大宗战略资源”一词更为准确。

②[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页。

③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95页。

④(1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22页。

⑤尼德兰革命开始不久,英国就开始与西班牙发生军事冲突,并进而直接卷入支持尼德兰革命者。1566年,尼德兰革命开始。1568年,英国、西班牙相互截击对方船只。1572年,奥兰治亲王威廉被推选为尼德兰革命首脑。1576年,尼德兰十七省签署《根特盟约》,声明独立。1577年,英王伊丽莎白与尼德兰革命者结成同盟。1585年,英军进入尼德兰帮助荷兰反西班牙战争。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战败。1594年,西班牙在荷兰的最后据点失陷。1595年,荷兰开始海外探险。1596年,英、荷袭击西班牙卡提斯。1607年,西班牙声明放弃荷兰北方诸省主权。1609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英国卷入尼德兰战事开支占了当时英国财政支出的很大比例,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记载,1586、1587两年,英格兰驻尼德兰军队支持各为10万镑、17.5万镑,分别占当年英格兰财政支出总数的50%左右。([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75页)。而在荷兰独立之后,英国与荷兰便逐渐走向摩擦。1664年,英、荷在西印度发生冲突。1665年,英国对荷兰宣战。1674年,英荷结束战争。

⑥2006年托波拉内克政府打着“出口导向,振兴经济”的旗号上台,捷克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度高达70%,但实际上不过是充当廉价加工基地,也使得捷克2008年以来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格外脆弱,致使托波拉内克政府在2009年3月遭议会不信任投票而倒台。

⑦[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62~163页。

⑧⑨⑩(11)[美]马克·C·卡恩斯、约翰·A·加勒姆:《美国通史》(第12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第64、164、164、175页。

(12)《俄拨10亿美元救本国汽车》,《环球时报》,2009年4月1日,第14版。

(13)《俄要追查示威背后的外国势力》,《环球时报》,2009年3月30日,第4版。

(14)事实上,笔者本人就遇到过一位知名自由派财经媒体记者对中国大一统传统猛烈攻击,必欲除之而后快。

(15)强世功:《政治发展之谜(下)——香江边上的思考之十三》,《读书》,2009年第2期。

(17)《剑桥英国经济史》第4卷,1967年,第51页,转引自姚曾荫主编:《国际贸易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7页。

(18)[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14页。

(19)藤茂桐:《战后的英镑》,《西欧经济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20~421页。

(20)(2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66、68页。

(2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671页。

(23)[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394~396页。

The Internal Crisis of Wester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ditions

—Analysis of the Root Cause of Separatism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Mei Xinyu

Abstract: Separatism is a real or potential problem affecting most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In the open economy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 to exclusively enjoy the income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r natural resources has often motivated the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ies to seek independence. Even within the main ethnical group of a country, there still exists the potential risk of social split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economy. In the long run, once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a conservative developed country becomes weak, separatism might ensue. At present, several issue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economy have been prominent, including foreign monopoly, the risk of contagious exter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 and foreign-related interest groups selling national economic interests, while others are yet to be exposed fully, such as the risk that developing open economy may endanger the national political unification. Thus, this requires us to be far-sighted and guard against possible problems.

Keywords: open economy, separatism, political separatism, elites, "Occupy Central"

【作者简介】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著作有《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起飞夭折》、《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等。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