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杨禹:任性不可有,韧性需充足(7)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在最后一天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也释放了几个跟新常态相关的信号。

第二,进入新常态,我们有压力,但是也要有信心。虽然现在局面有点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还在,但是宏观调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那我们简政放权还要做,忍痛也得下刀,同时政府还要减税降费,清障搭台,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条件。而在创业创新当中,克强总理特地讲了网购很活跃,但跟实体店并不冲突,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空间。而归根结底,稳增长跟调结构的平衡是最关键的,所以怎么判断今年的经济形势,基于这个新常态的判断,我也提出几个看法。

经济界曾经总结了一句话,说当年温总理搞的是强刺激,现在克强总理搞的是温刺激,这句话有点意思。我们必须看到当年温总理那一届国务院搞强刺激是为什么?2008年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直线往下掉,那个时候拿出4万亿大规模政府投资,及时的刹住车,不让中国经济走向崩溃,我认为很有必要。

今天我们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那种大规模政府投资的做法轻易不要再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宏观调控的杀手锏放在兜里,万一出现了紧急情况还得用。更多的情况之下,我们恐怕是以释放市场活力来稳定中国经济。所以我做了几个判断,今年目标是7%左右,我相信能够完成,如果受一些意外因素的影响,往下滑出合理区间,也不太可能掉到6.5%以下。因为只要滑出了合理区间,我相信那个宏观调控的杀手锏就会出现了。但是我们又不能说因为有了杀手锏,就坐等那一天,我们更多的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整个中国经济的形势当中,苦乐不均的局面可能更突出,这个苦乐不均就是因为新的投资机会、新的消费需求、新的业态、新的组织方式。谁有本事驾驭这些新的事物,谁就是乐的,谁在转型当中茫然徘徊,不知所措,无所作为,谁就是那个苦的。苦乐不均是考验大家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能力。

在今年两会之后,博鳌亚洲论坛上释放的一些关键信号跟前面我讲的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站在了整个亚洲的层面。博鳌亚洲论坛上,习主席做了一个讲话,我总结为要解决五个问题:(1)解决我是谁,我们是亚洲,我们要构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2)解决我们要做点什么,要维护安全、文明、互建,要搞“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来凝聚我们到底要做什么。(3)我们拿什么来做,亚投行应运而生,丝路基金正在发挥作用。(4)和谁做,中国要张开双臂,咱们大家共享盛举。(5)怎么做,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提了三个建议,共商、共建、共享,大家一起商量,大家一起建设,大家共同分享。博鳌论坛上,在中国倡议之下,整个亚洲或者整个世界,今天越来越找到了那个共识。

(八)全面践行依法治国

谈完经济,我们再回到法治这个轨道上来,因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出现在四中全会以后,以四中全会为标志完成了这个布局。过去的几个月里边,大家既在思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在学习领会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很多要求,我觉得依法治国是每一位公众都可以做的事情。

第一,树立法治思维。依法治国,并不是说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要把法律条文倒背如流,在13亿人当中,真正做公、检、法、司工作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不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但是您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去体现法治思维,比如说法治思维就是规则思维,你只要在工作生活当中体现你对规则的尊重和运用,你就是体现法治思维。

当法治思维变成规则思维的时候,如果面对好几个规则,而这些规则有冲突怎么办?普遍性的规则一定是高于特殊性的规则。过去我们习惯于人格化权威,我们服从人格化权威。什么意思?你的规则里面写着不能干什么,我仍然无所顾忌,但是执法者站在我面前,规则被人格化了我就遵守,不人格化我就不遵守。最典型的就是过去我们中国人对交通法规有不好的习惯,就是酒后开车,这些年还有一些人有这习惯,吃完饭还得商量商量,说最近查酒驾查的严不严,要查的不严,我就开车;要查的严,我就别顶风开车。现在你会发现很多城市的市民包括咱们北京,大家逐渐养成习惯了,只要喝两口酒,不用在商量,肯定不开,叫代驾。

这说明你不履行人格化的权威,没有交警在那儿查我,我也自觉遵守酒后不开车的规则,这叫做我们开始遵循非人格化的权威。我想中国社会法治思维的进步,正通过这些细节一点一滴的积累,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第二,法治思维就是程序思维。尤其对于党政干部,特别是政府公务人员,您办一件事情,制定一个政策,不见得你这个政策拿出来所有人都满意。因为大家利益关系不见得一样,但是你制定这个政策,做出这个行政决定的过程,应该是体现程序思维,要尽可能追求100%的严谨,依法进行,程序比结果还重要。

第三,法治思维就是均衡思维。法治不是为了替某一部分人伸张权利,保障权利的,法治在多重诉求之间寻找均衡点。什么诉求之间的均衡点?自由和秩序的均衡,公平跟效率的均衡,我们大家共同的平等和不同人群之间可能有的差别之间的均衡等等。

最后,法治思维是建设性的思维,法治不是来搞破坏的。它是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提供系统建设力的。所以规则、程序、均衡、建设性,这四个词可能离您更近,把这四个词在工作生活当中体现出来,我觉得就离拥有法治思维很近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

今年两会上我听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有两句话说得挺好,这两句话我推荐给大家,可能比文件里面说的要更生动,他说维护司法公正,就是既不能让富贵者逾越法律,也不能让贫困者逾越法律。这句话我认为亮点在后半句,前半句不是不重要,前半句早就是我们大家的基本共识。后半句指的是什么呢?最近这些年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除了有些有权有势的人在肆意违法,但同时有些人他说,我是社会底层,我没权、没钱、没势,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把我逼的我只能违法。我认为周强这句话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的一个很好的意识,就是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去违法,你富的流油你不能违法,你穷的没裤子穿,你也不能违法。

他还有一句话说我们人民法院既要增加司法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又要跟舆论场保持距离,不要让法治工作受舆论的左右。很多党政部门,也包括司法部门,今天都在努力的接近舆论场,但是既要接近它、了解它,又要保持恰当距离,让你的决策不受舆论的左右,这是今天我们面对的新命题。

责任编辑:王晓云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