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农工党中央常委王金南认为,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统筹京津冀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国际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金南表示,京津冀地区是一个环境和经济共同体,因此要尊重自然生态本底,以环境空间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可以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实施基于环境功能的分级分区控制体系,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往生态化、集约化转变。以生态红线调控区域发展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划定和严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水、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红线以及耕地、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红线,调控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
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是一个大系统工程。王金南建议,主要构建“三区八道六风口一屏障”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建设“十区四横两纵”地表水源保护生态体系、构建“十一区七道一带”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设“两屏(坝上生态屏障,燕山-太行山生态屏障)、三区(水源涵养区、防风固沙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七带区域自然生态安全格局,对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等实施休养生息,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