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这驾“马车”跑得好吗?(2)

投资这驾“马车”跑得好吗?(2)

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 开辟“新渠道”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不唱“独角戏”,需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民间和社会资本的活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包括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重要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可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

徐绍史表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477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到1%。在用好预算内投资的同时,要撬动社会和民间投资,创新投融资的体制机制,解决“谁来投”的问题。目前,发展改革委已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首批向社会发布推介1043个项目,总投资近2万亿元。财政部以存量项目为主推进PPP示范项目建设,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目前确定的3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其中22个项目是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

在中央部门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如今,安徽、湖南、四川、河南等地陆续公布拟实施PPP项目名单,涵盖城市轨道交通、收费公路、河流综合治理、航道港口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垃圾污水处理、医疗养老设施、供暖供气等多个领域。来自山西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民间投资增长20.2%,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0.7%。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王喜良说:“蒙自至文山至砚山等三条高速公路,300多亿元投资中,社会资本占比约为70%。”来自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到4月份,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市政设施领域民间投资同比大幅增长29.7%。

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旭峰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大幅减少了政府投资额,合理改善了项目的负债结构,同时引入市场竞争,使项目运作体系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经营转变。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找准“结合点”

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有种担心:这么大体量的资金是否会重蹈重复建设的覆辙,是否不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记者跟随国务院督查组一路走来,发现从中央到地方,在加大投资的过程中都在努力寻求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的结合点。从中央层面来看,7大投资工程包中不仅有信息电网油气网络重大工程的“补短板”,还有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新产业。从地方来看,既能拉动投资又能惠及民生的投资项目是首选。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已在10个城市开展地下管网试点工作,3年内将建成400公里,总投资322亿元。这正是解决城市安全、马路“拉链”的民生工程。

在不少干部群众看来,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结构。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勇说:“我们把投资作为提高资产质量效益、提升投融资能力、促进发展转型的主要抓手。”如今,一系列稳增长与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的重大工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今年1到4月份,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255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196万套;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60项,预计年底前可再新开工24项;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15亿元已于去年底提前安排下达。

一些专家学者评价,这些项目普遍具有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特点,是我国当前实施定向调控、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湖南省政府负责人说:“我们不能为投资而投资。对超规模和重复建设,还要加以警惕,加强调控,以有效防止上马不合实际的工程。”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