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摘要:什么是现代化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因而对物质的发展进程能够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社会现代化过程必然要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这就是现代化意识。

1989年,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发表了《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文中,我提出:“衡量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用,应该考察其现代化意识之强弱,考察其对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贡献之大小。”1991年,我在《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现代化》中又说:“从社会现代化角度衡量历史人物、政党及各种群体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作用原理的具体化。”至今,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研究历史人物还是很有意义的,是深入研究的一个途径。可惜,我那篇文章没有写好,只写了李大钊现代化意识的载体,即现代化思想、观点,而没有对李大钊的现代化意识做出应有的概括,并分析其强弱。同时,用观点上的贡献,代替了实践上的贡献。总之,那篇文章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本文是要考察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而要说明这种贡献,还需从其现代化意识谈起。

什么是现代化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因而对物质的发展进程能够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社会现代化过程必然要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这就是现代化意识。反过来说,现代化意识是符合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意识。人们的现代化意识从客观现实中导引出现代化概念、思想、观点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意识的特性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几点:

——开放性。这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就不能只看自己和眼前,不能持封闭的态度,而要放得开,看得远。由于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要以民族、国家为基点,因而又必须是自立的、自信的、自强的。

——进取性。这就是要努力向前,不断进步,有所作为。社会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要经过非常曲折的过程,所以人们必须毫不懈怠,一往无前,夺取胜利。进取以参与和务实为前提,即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勤勤恳恳工作,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创新性。这就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立于时代前沿。社会现代化是一项除旧布新的事业,所以人们不能安于现状,抱残守缺,保律守令,毫无创见,而应勇于接受新鲜观念和事物,大胆否定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陈旧观念和事物,以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人们的现代化意识之强弱,直接关系着社会现代化事业。但是,有较强的现代化意识的人,并不是所有的思想、观点都能完全符合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因为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极端复杂,人们的认识难免出现偏差,这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是不应忽视的。

我在《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中的结论是:“李大钊的现代化意识应该说比较强。”强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综观李大钊的文章,反映出一种较强的开放意识。在当时的中国,封闭和开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能不能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能不能在改造中国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度和思想。李大钊无论是作为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还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都不是封闭地思考问题,而能从世界的角度,从未来的角度,看当时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在著名的《青春》一文中,他从世界的角度,看到当时的中国极端贫困落后,处于“衰敝”状态,故“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之再生。吾族今后之能否立足于世界,不在白首中国之苟延残喘,而在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①。他确信,“不数年间,将见青春中华之参天蓊郁,错节盘根,树于世界,而神州之域,还其丰穰,复其膏腴矣”②。李大钊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认为无论现在如何艰苦,未来总是美好的。为了改造中国必须寻求一种最有效的救治方案,在这方面李大钊的眼光也是开放的。他放眼世界,先研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后又研究马克思主义,力求把它们作为指导中国改造的精神武器。由于李大钊既能把眼界放开,从世界看中国,又能立足于中国,从中国看世界,所以有很突出的自立、自信、自强意识。

第二,综观李大钊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有着强烈的进取意识。李大钊说得好:“吾人是开辟道路的,是乘在这时的列车的机关车上,作为他的主动力,向前迈进他的行程,增辟他的径路的,不是笼着手,背着身,立在旁观的地位,自处于时的运转之外的。我们要改变这误谬的时的观念,改变这随着他产生的误谬的历史观、人生观,要回过头来顺着向未来发展的大自然大实在的方面昂头迈进,变逆退的为顺进的,变静止的为行动的。这样子,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兴奋鼓舞的历史观、乐天努力的人生观。”③他多次批评那种对人生、对现实的悲观态度,指出这对自己、对国家都是不利的。如果人人都如此,中国就没有希望了。当然,道路是不平坦的,但“无论如何,应当上前进去,用了我们底全力,去创造一种快乐的世界,不要悲观,应当乐观”④。

第三,综观李大钊的文章,反保守、重开拓是非常鲜明的。他说过:“古今来之天经地义,未必永为天经地义。”⑤他认为:“时代是最惨酷的东西,时代的落伍者是最可怜的人。”⑥怀古的思想必须打破,满足于现状的思想也不可要。“历史是人创造的”,“我们要利用现在的生活,而加创造”⑦。这种创新意识,使李大钊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保守,不固执,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他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先是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发现它的弊病时,就毅然放弃;当十月革命的炮声传来之后,又认真进行研究,并最早接受了指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

以上几点,反映出李大钊确有较强的现代化的意识。正是这种较强的现代化意识,才使李大钊一生都为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而奋斗。也正是这种较强的现代化意识,才导引出李大钊的一系列现代化思想、观点。我在《李大钊与现代化意识》中,列举了他的民主、自由、法制、伦理道德以及政治主张等方面的现代化思想,说明其所做贡献,并指出其不足之处,这里不再复述。但有两点,仍需强调一下。第一,他的现代化思想、观点,对指导中国社会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指导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它的主体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统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体系的,但在李大钊生活的年代里,已由许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探索。作为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大钊也积极参与了这种探索。他的关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观点、关于农民在民主革命中重要作用的观点、关于经过民主革命力争社会主义前途的观点,等等,对新民主主义理论探索,都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见解。第二,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勾画了蓝图。社会现代化是社会整体即从经济、政治、文化到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现代化。它是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变革过程,始于封建社会末期,经过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相继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臻于完善。中国由于外国侵略造成的特殊性,没有也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阶段,只能经过民主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对于李大钊来说,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方面,李大钊系统阐述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观点。他除了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固有的特征外,还针对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误解,就有关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要问题,诸如民主问题、自由问题、竞争问题、精神生活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看法,可谓真知灼见。今天看来,仍是十分有意义的。如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多数人是穷的,少数人是富的,而“社会主义是使生产品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产的方法。这样一来,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照这样看来,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⑧。又如他在讲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问题时,则很明确指出:“经济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底下,那里有劳动者的自由,只有少数资本家的自由。”我们改造现在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寻快乐的,不是向那穷苦不自由的地方去”⑨。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