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3)

李大钊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贡献(3)

摘要:什么是现代化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因而对物质的发展进程能够起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社会现代化过程必然要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映,这就是现代化意识。

第二,创建新的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为其在政治领域中占有一定地位创造条件而努力。

近代中国随着政治局势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政党,但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之前,能够称得上现代化政党的只有中国国民党。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在辛亥革命前,曾努力奋斗以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并立下了大功。然而,辛亥革命后,这个党开始涣散了,有些成员蜕变了,许多成员消沉了。这不是一时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国民党所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中国资产阶级的这种天生的弱点,使之不能完成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所以,这个任务只能由别的阶级来完成。在当时,只有刚刚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是比资产阶级更先进的阶级。这个代表新的现代化生产力,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是革命性最彻底的阶级,是与广大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阶级。当然,无产阶级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于是中国共产党就应运而生了。

创建一个现代化政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客观条件之外,还必须经过人的主观努力。作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承担起这个艰巨任务,他与陈独秀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努力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组织、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战,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积极组织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工人建立联系并进而开展工人运动。不仅如此,李大钊还做了许多组织方面的准备工作。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派出由维经斯基、杨明斋等组成的俄共党员小组到达北京。李大钊与他们多次接触,表示赞同他们关于建立共产党的意见,并向他们说明陈独秀在上海联络的人多,比北京力量强,建议他们到上海与陈独秀商谈。维经斯基等人走后,李大钊加强了这方面工作。是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10月,李大钊在北京也建立了相同的组织。11月,出版了《劳动音》,并组织了青年团。同时,李大钊还帮助其他一些地区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在此基础上,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李大钊对于在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共产党的认识,是十分明确的。他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认为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在于要有团体的训练和民众的运动。他说:“我们的社会腐败到这个样子,终天口说改革,实际上的改革,半点没有。这总因为我们团体的训练不充足,不能表现民众的势力,而从事革新的运动。”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组织一个“为人民谋福利”的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中国谈各种社会主义的都有人了,最近谈Communism的也不少了,但是还没有强固精密的组织产生出来。各国的C派朋友,有团体组织的很多,方在跃跃欲试,更有第三国际为之中枢,将来活动的势力,必定一天比一天扩大,中国C派的朋友,哪好不赶快组织一个大团体以与各国C派朋友相呼应呢?”李大钊确信,有了这样的组织,“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14。李大钊这一预见的科学性,已为70多年的历史所证明。同时,李大钊也认为,建立共产党组织,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他非常赞赏列宁、布哈林等人在理论上的造诣。可惜,这种见解不但没有被他的同事们重视,而且他以及与他有相同看法的人,反被说成是“讲学的知识者”,这是极不公平的。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在社会上并没有被人们所注意。因此,要在群众中发生较大影响,在政治领域中占有一定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努力从事大量工作。这就是说,必须大力开展工农群众运动、加强联合国民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没有在中央负责全党的工作,但在促成和发展国共合作中,在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中,给广大群众以深刻的印象,为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个方面的情况,在下个问题中还要涉及,这里就不多说了。

建立现代化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为其创建和初期发展所做的努力,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第三,促成、巩固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1924年,国共两党所以能建立起合作关系,一方面是由于孙中山立意吸收新的革命力量,改组国民党,重新发动革命斗争;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单凭无产阶级的力量难于完成革命任务,必须与其他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当中国共产党做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之后,李大钊除在共产党内做了许多统一思想的工作之外,主要任务是同孙中山接触,帮助孙中山确定改组国民党的纲领和方针。在此期间,李大钊不辞劳苦,频繁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做了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和改组国民党的具体筹备工作,对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李大钊之所以主要担负这方面的任务,是因为他在社会上地位较高,在共产党员中年龄较大,有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同孙中山和国民党高层领导人打交道最适宜。

国共合作实现后,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发展这种合作,以推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这时期,李大钊负责北方工作。他认识到,没有国共合作的巩固和发展,要想在北洋军阀统治中心北京及北方地区开展革命运动,是十分困难的。为此,他首先注意加强北方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国民党领导机构的作用,以巩固国共合作的组织基础。1924年4月,李大钊与丁惟汾、王法勤等一起,正式成立了国民党北京执行部,领导北京、山东、河南等15个省市的工作。当时,这些地方根本没有国民党的组织,或者只在上层人士中有几个党员。李大钊指派共产党员于方舟、于树德等到各地帮助建立基层组织,扩大党员队伍。经过努力,到1925年10月,国民党北京执行部所属各地党员总数已达1.4万多人。如北京市党部的党员,就由1000余人发展到2000人。李大钊还十分注意团结国民党领导人,与他们共同协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1925年到1926年期间,北京开展的各项大的群众运动,都由国民党出面领导,加人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则积极参加,分头负责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了国共合作的优越性。同时,李大钊还大力开展北方工农运动,以巩固国共合作的群众基础。1924年10月,李大钊利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有利形势,使北方的工人运动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运动也逐步开展起来,到1926年,在直、鲁、晋、热、察等省内已有农民协会会员2万人左右。另外,李大钊也加强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工作,以巩固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这些,对国共合作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巩固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时常受到国民党中的右派分子的破坏和干扰。因此,李大钊与国民党左派一道,同右派分子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在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李大钊强调:“不管是列宁主义信徒,中山主义信徒,应该紧紧的联合起来!”15

应该说,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得比较好,对右派斗争也比较有力,所以革命运动发展比较快。从1925年到1926年,在北京开展的群众斗争——国民会议运动、“五卅”反帝斗争、关税自主运动、首都革命、“三一八”运动,连续不断,日趋高涨,给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极其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有力地配合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这一切,都是与李大钊的工作分不开的。

国共两大现代化政党的第一次合作,旨在推翻妨碍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李大钊为此而立下的功劳,是他一生中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做出的历史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为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献出了生命。

李大钊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始终不辞劳苦,不畏艰难而努力工作。他助人为乐,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他的自觉性非常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总要尽力把工作搞好。如到1927年初,在国民党的许多领导人纷纷南下,国民党中央与在北京的国民党地方组织已基本断绝联系的情况下,李大钊仍然靠借贷维持国民党在京组织的日常工作。

李大钊对于工作的这种态度,是因为他有着一个革命的人生观。李大钊的崇高理想是在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这个理想,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也毫不畏惧。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壮丽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16 1926年“三一八”运动之后,军阀张作霖加紧迫害革命者,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很多人劝李大钊到南方去,党也做了调动他工作的安排。但他只是帮助其他同志撤退,而自己却坚持留下,开展地下斗争。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在狱中,不管敌人怎样折磨,他都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他写的“供词”,明确申述自己的革命志向、革命主张,并舍己为人尽力掩护同时被捕的青年人。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拒绝了劫狱的计划。4月28日,李大钊昂首走上绞刑架,面不更色,从容就义,表现了共产主义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李大钊生命的音响和光华,永远萦回、普照中国大地,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而继续奋斗。

总之,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应该说,李大钊是一个对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有很大功劳的历史人物,是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重要转折期的、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影响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历史人物。李大钊进行政治活动的年代,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没有李大钊等在当时的努力,就没有今天。这就是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时常会忆起这位伟大人物的历史功绩的原因。可惜,他牺牲得过早,没有能把他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然其贡献会更大。

本文没有什么新的材料,只是换了个考察角度,把早巳不在世的历史人物的功绩用历史的连续性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期对提高人们的认识有所帮助。

注:

①②⑤⑩ 《李大钊文集》上册,第200、202、447、603页,人民出版1984年版。

③④⑥⑦⑧⑨11 12 13 14 15 16 《李大钊文集》下册,第668、634、104、512、670、672、34、429、711、444、846、118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原载《北京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李大钊研究论文集》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