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原型遭“人肉”是一种网络暴力(3)

作文原型遭“人肉”是一种网络暴力(3)

作文原型遭“人肉”,问题出在高考外

且先不说这道作文题出得好不好,以现实生活作为考试题目,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这类来源于现实的题目,往往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并不具有唯一指向性。何况,遭遇网暴的当事人已否认自己是作文题中的“小陈”,请求湖北高速交警出面澄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仍吐槽“三年的努力,就是因为你和你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给毁了”,这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当然,这些大肆攻击当事人的网友,未必都是应届高考生。不管怎么说,这种做法都是非常不妥的,涉嫌违反网络相关规定,是对当事人的人格侮辱。若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可对涉嫌侵害自己名誉权的网友进行举报,或者提起法律诉讼。对于网络暴力行为,就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才能阻止有些人为所欲为。

为何那么多人把气撒在当事人头上呢?这说明,部分考生作文考试失利,可能是平时接受的作文训练有问题。以社会现实素材写信,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是题型有所变化而已。在填鸭式教育背景下,许多学生只会一板一眼地按照教材或根据老师教的办法学习,不懂得触类旁通,作文写作的基础不扎实,所以碰到灵活一些的题目,也就难以应对。

这还可能和部分学生成长环境有关。许多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很少参加社会事务,对外部世界缺乏必要了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如此,反而不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一旦在考试中碰到鲜活的题目,就可能发挥失常。在作文上丢分,有人难免感到懊恼,从而把气撒在错误的对象头上。

一道高考作文题,暴露了部分网友人格和知识上的缺陷。这场网络暴力事件所揭示的问题,已超出高考作文题以外。中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应试机器”,注重人格培养,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成功的。

【启示与思考】

当这些在考场中、纸面上充分展示其理性思考表达能力,展示其呼唤公共精神的考生们进入现实生活后,不少人却成了非理性行为的操盘手,人肉、谩骂围攻仅仅为这一题目提供材料的原型,以至于真正的原型需要警方的严密保护。甚至有人都不去辨别所谩骂的对象是不是弄错了人,只是人云亦云地爆出粗口,为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所裹挟。这不能不说是对高考作文题目所考查的理性思考能力、情感合理表达能力这一“高考理性”的讽刺。

不难想见,大批考生围攻新闻原型,实际上也并非这些谩骂者对于该原型有多么大的仇恨,不少人是发泄对于考试的不满,是告别3年高中学习的一场情绪宣泄的“毕业狂欢”,而被谩骂的原型,用一句网络术语来说,实属“躺枪”。

纾解心中压力当然可以,但不能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更不应该不负责任的谩骂甚至恐吓。走出中学校门的毕业生,在社会公共议题的发声上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群体。学会不偏不倚的表达能力,遵守公共秩序的“群己权界”公民意识,是结束中学课堂的标准化训练和演练后更重要的一课。

一张高考试卷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能力,而人肉搜索,则考察的是一个人道德与法制素养。显然,人肉高考作文新闻原型或恶语相向者,其道德和法制“考试”是不合格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